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对话
2018-03-29 17:57:42
松果小编
案例一
一,基本情况:
求助者,男,26岁,未婚,大学毕业,销售员,独生子,,从小到14岁时,父母经常吵架,最近这三个月内,和女朋友分手。问其原因,说不出其所以然,表达能力欠缺,说话不具体,空泛,躯体疾病?睡眠多,总是嗜睡,只要没有事情,白天晚上都在睡觉,对父母吵架的原因,没有说明具体的事件,言语含糊。
二,主要症状:
自诉从十三四岁开始,脑海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想法。挥之不去。一直持续至今。表现为焦虑,抑郁,精神较痛苦,表达能力,说话不具体,思维联想,推理欠缺。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在他人倒茶水时表现紧张。
求助者:“我从初中就开始出现这种症状。”
咨询师:“初中有三年时间,是多大年龄出现的症状。十三,十四岁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你刚才说,父母在你从小到大,这个成长环境当中。经常吵闹,你说说他们为什么吵闹,说说具体为什么事情吵架?
求助者:“这很重要吗?”
…………
咨询师:“咨询有保密原则,如果咨询师违反,求助者可以起诉咨询师,那说说你为什么和女朋友分手?”
求助者:“性格合不来呗,说不到一块儿,当初是他抛弃了她前男友。”
…………
咨询师“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求助者“睡觉,打游戏”!
…………
三,求助者症状的相关因素分析
1.由于求助者在与咨询师交流过程中表现出思维联想,逻辑推理能力欠缺。所以咨询师建议求助者做瑞文标准型智力测验,来测查求助者焦虑症状的相关因素。
2.由于求助者神经系统类型为抑郁型气质类型,在成长环境中父母的矛盾争吵对求助者性格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假如求助者为叛逆型性格,那么父母多年来的矛盾不会或者较少影响到求助者。
3,咨询师了解到,求助者生活能力较差,每天除过工作外,不会做饭甚至讨厌,不感兴趣,可以说,付出本能的行为欠缺。闲暇时间打游戏,睡觉较多。
咨询师“这是瑞文标准型智力测验,可以测查你的推理能力,你做一下。六十二道题。做题的时间不收你咨询费的。”
求助者开始做时说很简单,咨询师说往后就较难了,果然求助者在做到第五十道题时,说实在做不下去了。自己放弃。表情失落。
求助者“我不会做题和我症状有联系吗?”
咨询师“这个?奥,你任何一个表现,我都不会作为评判你症状的绝对因素的。”“你也许会做,只是你没有耐心。但是,如果你有其他的一些表现的话,是可以考虑与你的症状有一定的相关性。你不要有思想负担。”
求助者“你见过其他咨询师吗?”
“见过啊,有的学完思维没有上升到具体化,有的自身生活能力就差,怎样去指导他人呢,所以找个合适的咨询师你除过要看她的资格证外,还要看她的人生阅历,能力,综合判断呢”。
求助者“是的,我找了无数咨询师,他们就是让我遐想或者就是要钱,收费贵,我每次咨询完还不如不咨询,因为症状还重了。现在找个有水平的咨询师难啊!我花了好多钱。”
求助者非常认可笔者的咨询水平。说以后要学着照顾自己。
四,结论:
1.求助者是因为大脑中有太多没有价值的思想,那么负性的生活事件和思想就会充实大脑,生活能力较差,而且缺乏行动力,建议有这样的想法出现,要去做一件实际的行为,用阳性强化法较合适。系统脱敏法。
2.建议独立生活,求助者为独生子,旁系亲属的社会支持。这些都可以作为求助者的治疗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