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过度控制的坏处

2018-03-25 21:50:24 松果小编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很多的时间、精力、金钱。这种不断地付出,让即使是最理性的父母,当孩子达不到家庭对他们的期望时,也会有些生气和不满。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父母有些过度的反应,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比如最近接触到一个案例,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为了带上男朋友送给她作为生日礼物的发夹,留了一头长长的头发。早恋让父亲恼羞成怒,作为一个极为严厉的惩罚,把一头飘逸的长发剪成了只有几寸长的小平头。女孩的母亲说,现在女孩每天都带着帽子,来掩盖她那又短又粗的头发。很显然,这位父亲的管制过度了,可算是独裁管制,这对于孩子形成良好行为模式只会产生反效果。 另外一个案例,是一个学校里的体育尖子,在要参加升中考的关键时期选择离家出走了。他说他想成为一个职业运动员,不想读大学。他的母亲对此颇为恼怒,因为这违背了她的对孩子发展的规划。造成这种局面,隐含着对孩子过度控制的恶果。 过度的控制有心理控制,是一种入侵孩子个人边界,有损亲子关系的行为。典型的例子有,以故意冷落孩子来惩罚孩子、或者让孩子产生愧疚心理来控制或影响孩子的行为。权威控制,比如那个剪了女孩子一头长发的父亲,也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父亲这种粗暴剥夺孩子对自己身体的自主权,非但不会让孩子反思和改变,反而会激起孩子对父亲的怨恨和轻蔑。毫无疑问,父母对于他们的这些行为都有一套完美的说辞,说他们之所以做出这些行为,都是因为孩子行为不良,或者屡教不改,等等。但无论什么原因,这种将父母意愿强加给孩子的行为都是毫无益处的。 通过观察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如何运用自己的权力,就能预见到今后的家庭关系状况。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父母是孩子的代言人,为孩子发声,比如吃怎样的早餐,穿怎样的衣服。当孩子稍微大些,父母开始为孩子做一些可能影响今后人生方向的决定,比如读什么学校。而随着时间推移,父母应该逐渐让渡出对孩子的控制权,考虑多种的因素,包括孩子的成熟度,孩子的判断力,还要这个决定对孩子一生的重要程度。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可以得到父母的允许去参加一些晚上的聚会,但是在什么场所聚会,什么时候回家应该受到限制。又或者一个高中生,可以让他选择学文科还是学理科,但是语文和英语不能让他选择学还是不学,因为这是高考必考。在做关键决定的时候,父母和孩子应该在充分沟通,并且父母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多考虑孩子的感受的情况下做出。 温暖融洽的亲子关系,积极的聆听、尊重孩子的观点,都会让孩子与父母走得更近,而对孩子过于强势,则会把孩子推向父母的对立面。钳制式的亲子关系,只会让孩子倍感焦虑和抑郁。父母过于专断断,自然就会忽略孩子的感受,还会降低孩子的自律性、当孩子成年后,真让他们自己做决定的时候,他们反而不会做了。双向教养方式,要比严厉的单向教养方式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