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觉得自己不够好,而这个“不够好”的情结,就是自卑。自卑是个人由于某些自认为的缺点和不足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不如他人的情绪体验,自卑感重的人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自卑是影响交往的一种心理障碍,它直接阻碍了一个人走向群体,阻碍了我们与他人的连接。
大二学生文静,就有着这样的苦恼。“我是个特别敏感的人,我有一个姐姐,她比我漂亮,能说会唱,学习也比我好。爷爷奶奶和父母他们都特别疼我姐姐,从小的时候我做什么事家人都不认可,以至于我到现在做什么事都害怕,总感觉会被人嘲笑被人说我又错了。有时候别人一句开玩笑的话我都认为是在嘲笑自己,如果两个人在那说悄悄话我都感觉是在议论我。现在上了大学我还是很害怕,虽然表面上没什么但是心里很担心大家都烦我,我感觉别人都会排斥和我接触,总是觉得自己各个方面都不好,尤其是遇到挫折后,很难过,不止一次想到过死,感觉融不到这个社会,无限的孤独感。我过的好累啊!”
自卑感是怎么来的
其实我们人人都会有自卑的感觉。这是因为我们人类一出生是那么的柔弱,如果没有别人的照顾我们就无法生存。每个人都是从需要别人照顾自己到慢慢长大,在小时候跟别人(特别是弱小的我们和成人的比较)的比较过程中,都一定会有不如别人的深刻体验;再加上某些不太利于成长的环境,自卑的状态就可能凝固在心里。
文静就是在和姐姐的比较中感觉到自己“不够好”,觉得不管自己怎么做都无法超越那个优秀的姐姐。同时文静家人的教养方式也存在问题。每个父母都会不自觉得说你看你姐姐比你乖,三楼的萌萌比你聪明,你看你班上的李小勇,每次都考一百分,你三舅的婶婶的表姨的小姑的女儿,拿了钢琴竞赛第一名,小提琴都过了九级了等等。这些别人比你好、比你优秀就是在贬低,实际上就是攻击。 每个父母都会说你看你,这么大了连个碗都不会端,怎么手没洗就抓东西吃,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作,怎么这么笨。甚至有的父母看到子女不能很好的做一件事就会替代孩子做,比如穿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等等,这实际上是告诉孩子你是个傻瓜,你什么都不能做。
在这种“轰炸”之下,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觉得自己“不够好”。
人自认为是怎样一个人比他真正是怎样一个人更为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按他认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而行动的。我们正是因为感觉自己“不够好”,从而表现出更多的自卑心理,产生自卑感的。
文静正是带着这种“不够好”的感觉,才会认为别人开玩笑是在嘲笑自己,别人说悄悄话都感觉是在议论自己。感觉受到了别人的排斥,觉得自己各个方面都不好。
人自认为是怎样一个人比他真正是怎样一个人更为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按他认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而行动的。我们正是因为感觉自己“不够好”,从而表现出更多的自卑心理,产生自卑感的。文静正是带着这种“不够好”的感觉,才会认为别人开玩笑是在嘲笑自己,别人说悄悄话都感觉是在议论自己。感觉受到了别人的排斥。
自卑者由于感觉自己“不够好”,常有一种“我很难成功”的消极的自我暗示。这种自我损害的倾向会使我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抑制了能力的正常发挥,形成一种自我限制,这种自我限制会让我们失去“试一试”的勇气,如果我们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我们就只能拥抱失败。而这正好为自己的自卑感找到了“证据”,从而强化了我们的自我认识,使我们的自卑感加强。文静觉得自己各个方面都不好,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因此害怕做事,失去了“试一试”的勇气,感觉没有人理解自己。
自卑感的心理动力学解释
自卑来源于所有生物都具有的攻击性。这种攻击性的呈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和行为层面,时时、处处跟他人的比较。比较就是竞争,竞争就是在智力和体力上对他人实施攻击。表面看来,自卑是瞧不起自己。但是,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把自己跟别人比较之后而瞧不起别人,那也就同时不会有在比较之后的瞧不起自己。换句话说,没有攻击别人或者瞧不起别人,也就不会有技不如人的结果和失败后的自卑了。(曾奇峰)
文静正是把对别人的攻击和敌意,进行了压抑然后转向了自己。表面上看文静是认为自己“不够好”,实际上在潜意识层面是说你们对我充满了危险,你们会伤害我,所以我要离你们远远的。
如何克服自卑
一、改变自卑的应对模式
回忆小的时候,自卑感往往是在生活的过程中,由于自己的表现没有得到正确的回应,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而造成的。对文静来说,家人没有给予足够的包容和应对,文静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内心里自信的幼苗没有得到足够的滋养,才觉得自己“不够好”。现在的文静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成功后便会有一份喜悦,每一次成功都是对自信的幼苗的滋养和强化。从小小的成功开始,通过不断地成功来表现自己和确立自信,来消除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表现自己时,期望值不要过高,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步用自信心取代自卑感,让自信的路越拓越宽,让自信的幼苗长成大树,这样自卑的模式就会慢慢发生改变,直到有一天,文静会发现一个信心满满的自己。
二、想象最糟糕的情形
文静觉得自己“不够好”害怕和人交往,担心别人瞧不起“不够好”的自己,其实文静不妨问一问自己,“我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用笔将自己想到的一一记录下来。是会尴尬地满脸通红,还是害怕别人嘲笑自己?接着,问问自己,“如果真是这样,又会发生什么最糟糕的事情呢?”即使这样,又如何呢?他们会干什么呢?朝你扔臭鸡蛋吗?其实,只要我们想想最糟糕的情形,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自己的担心根本就没有根据,我们担心的事情即使发生了也没什么了不起。
三、领悟自卑的实质
有一点自卑,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过度自卑却可能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不良的影响。这种敌意可能本人自己意识不到,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与周围人的关系,和人交往越困难,其实就是其潜在的敌意越强。
这种攻击和敌意如果不压抑,不转向自己,或者没有压抑住,就会展露他的攻击性的本来面目,所以跟过度自卑的人打交道,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因为他们的极大的攻击性不是消失了,而是转向了自身,仅仅是让他人感觉不到而已。但是,你一旦把他“惹火了”,到了他忍无可忍的地步,他的攻击性的力度会让所有人震惊。2014年5月美国加州造成7死7伤的一起凶案中,凶手罗杰在长约7分钟的视频中,坐在车中,称自己仍是处男,因“没有女孩喜欢”而感到孤独沮丧,打算采取报复行动。罗杰在视频中说道:“杀了你们所有人将让我感到快乐。最终你们会明白,我才是超级男神。”
从罗杰的独白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卑是因为内心太瞧不起别人了,太希望自己出类拔萃。当我们开始学习欣赏别人,特别是自己“瞧不起的人”时,我们的灵魂就会得到疗愈。
四、接纳自己的自卑
我们的自卑就像是我们自己心灵上弱小的一个内在的小孩,我们所感觉到的自卑,是那么真实的属于自己,当我们接纳了自卑,就是接纳了自己的一部分,当我们拥抱了自卑,就是拥抱了自己最弱小的那一部分的自己。而如果我们抗拒、拒绝自卑,就是在和自己的一部分在斗争,所有心灵上的斗争只会加重自己负面的情绪,都是对自卑的滋养,只会让自卑感变得更强大。
去接纳你的自卑吧,去接纳自卑带给你的心慌,去接纳自卑带给你的无助,去接纳自卑带给你的深深的羞愧,就这样静静的深入自卑,任凭自卑咬噬你孤独的灵魂,而你只需要舒适的坐在床上,闭上眼睛,缓缓吸气,再缓缓的呼出,用身心去体会这种感觉,任凭他潮起潮落,任凭他涌上来,当你不去抗拒,他终究会落下去。
快乐、幸福确实可贵,而自卑何尝不可贵,所有的心灵上的伤痛,都是我们人生成长的阶梯,只要你跨过去了,就是一次疗愈,就是心灵的成长,每一次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心灵就站到了更高的点上,你就能看到人生更美丽的风景!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