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为什么我们会在意别人的眼光

2017-12-24 08:33:13 松果小编

1.你在意别人的眼光吗?


你在意别人的眼光吗? 你在意别人的眼光吗?很多人可能会这样回答: 我会担心别人怎么评价我,比如我的父母、老师或同学之类的。 我不在意,在意别人干嘛呀!自己过得开心就好啊! 挺在意他人对我的看法,不喜欢被评头论足。 有时,我知道没有必要在意,但是还是会在意。 希望自己能够别人留下好印象。 特在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无所谓的样子,实际上很在意别人怎么看待我…… 理论上每个人都会在意别人的眼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就是在别人的眼光下长大的。最初是在妈妈的眼光里,我们逐步地找到自己,妈妈的喜怒哀乐深深地影响着自己的自我感觉。这些眼光有温和的,也有严厉的,它们就像镜子一样,让我们看到好的自己,也看到了“不好”的自己,即不被人接受的自己。  


2.这一束光来自哪里?


小时候,父母教育孩子,评价着孩子。比如,“你不能骂人”,“我家的孩子很听话”,“我家的孩子特调皮”,“我们的孩子比较文静”,“我们的孩子记忆力非常好”,“他们家的孩子特懂事”…… 再大一点,我们从家里走进校园,走到了老师的“眼光”下,老师也会教育、评判我们。此时评价的更多的是关于学习、性格或待人接物上的表现。比如,“这个孩子学习很认真”,“他懂事又礼貌”,“那个孩子好动”…… 这样,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事实上就是来到别人的眼光下,那么又怎么可能不在乎呢?我们的目光关注着别人,也被别人关注。我们正是在与父母、老师、同伴的交往中,在相互的评价、反馈中认识自己,慢慢地知道“我是谁”,在心里形成“我惹不惹人喜爱”,“我的性格怎么样”,“我的优缺点是什么”等等这样的一些自我信念。 可见,别人的眼光有多么的重要。对于孩子而言,别人的眼光决定着他的喜怒哀乐,甚至是生死存亡。被夸奖、鼓励这种温暖的眼光看待后,孩子会感到安全、开心,形成自我价值感;被批评、怒骂这种冷的眼光看待后,孩子多半会感到难过、自我怀疑等等。 回溯一下每个人的成长过程,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在乎别人的眼光。而且,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那么每个人在乎的点就不一样。比如,一个人小时候身边人都夸他聪明,那么长大后就可能会在意自己表现的是否聪明,别人是否认为他聪明。再比如,小时候经常被人夸“长得漂亮”,那么她可能特别在意别人怎么看待她的长相。


3.来自内心的眼光


作为成年人,仍然会在意别人的眼光。但需要分清楚,这个眼光真的是别人的吗?还是我们自己的。很多时候,在意别人的眼光,其实是自己在意,然后觉得别人在意,猜测别人会在意,但事实上别人在不在意真不好说。


我们是在别人的眼光中看到了自己,在别人的眼光中长大的。有的眼光照进心底,变成了自己的东西,用来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方式。比如说,从小父母经常夸孩子“你真懂事,妈妈爱你”,那么他会感到开心快乐,然后慢慢也会要求自己做到懂事,做到顾及别人的感受。那么,这种“我要顾及别人的感受”的眼光就变成自己的了。再比如,一个孩子小时候经常被认为“很笨”,那么这种评价听多了,会真的觉得自己笨,以后会对别人说他笨而敏感。


在成长过程中,接收到的是不同的眼光,影响着我们未来在意什么样的眼光。但总体上,每个人都不喜欢被批评、被嘲笑、被评论,因为被这样对待意味着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自然会感到不舒服,不开心,甚至会愤怒。


4.到底在意着什么?


前面,我们谈到了为什么会在意他人的眼光,因为眼光犹如阳光寒露,促进人的成长。那我们到底在意什么呢?其实,在意别人是否喜欢我们,以及自己是否有价值。潜意识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所有人喜欢,被所有人接纳,这样的话,就会无忧无虑,轻松自在,安全舒心。 事实上,很多时候自己都不喜欢自己,无法接纳自己,更何况别人呢。那为什么还在意别人的眼光呢?因为这是一种习惯性的在意,甚至可以理解为一种本能,因为我们是活在人际关系中的,也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形成自我,形成自我评价、自我印象、自我信念等,那么自然会在意。 当我们说“我很在意别人眼光”的时候,其实更多是在担心别人是否喜欢自己,是否接纳自己,担心被人嘲笑、批评。“在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担忧,担心别人不喜欢、不接纳,甚至是批评、嘲讽。被批评、被嘲讽、被看不起,会让人很不舒服,这种不舒服源自自我价值感受到挑战。因此,真正在意的是个人的“自我价值感”,保护“自我价值感”不受威胁。所以,会在意。既然,在意了,那么就会设法努力做更好的自己,以获得别人的喜爱和接纳。


5.过度在意将失去自我


作为成年人,仍然过度在意别人的眼光,那么他将失去自我,失去自由。他活在被无数真实的或想象中的眼睛的支配下,胆战心惊,动弹不得。过度的在意,会让一个人变成“木偶人”。什么是“木偶人”呢?


“木偶人”是指没有自我的人,完全受制于他人的眼光。他可能没有自己的感觉,没有主见,也自信不起来。哪怕有感觉,也不会相信自己的感觉,可能会强迫自己去做很多本来不喜欢的事情等等。


换句话说,过度在意别人的眼光本身就是自我薄弱的表现。当然了,自我的形成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一般都是在20-30岁之间才最终形成一个稳固的自我,即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知道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自我薄弱或自我不稳固,那么自然就会受制于他人的眼光,也需要他人的眼光来管理自己,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不好受,但自我薄弱的人也很无奈。


小结:我们在别人的眼光中长大,在眼光中看到自己。几乎每个人都会在意别人的眼光,只是程度不同,在意的方面不同。眼光有冷暖,我们都喜欢温暖的眼光,讨厌烫人的或寒冷的眼光。 (那怎么才能不那么地在意呢?且看笔者后续的文章。)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