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中年男人需要背负四座大山:房贷、车贷、赡养老人、教育子女。人到中年一怕钱不够,二怕离职。中年人的职业迷茫比应届毕业生的职业迷茫更甚。我们确实需要想一个非常深刻的话题,40岁被劝退,我们还能干点什么?
大公司呆久了,小心逐渐失去格局
在大公司待久了,你可能会变成了生产线上的一员,而这种生产线通常只有大公司才有,所以你的市场变得极其狭窄。一旦你变成了一个生产线上匹配的零件之后,便再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因为这个行业本身竞争者就不多,小公司更是做不起; 小公司即使挖人也会去挖大公司里的中高层,过来担任高管,挖的这些人是需要有一定的业务线统筹能力的。换句话说你跳槽过来,得带来业务才行。 这就是温水里的青蛙。 人都在寻找舒适区,像进个国企,找个大公司,然后朝九晚五的上班就是美满幸福的小日子了。但是大家忽略了一点,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甚至5年以后的未来都已经看不到了。如果你一头扎到舒适的岗位里沉醉5年以上,那么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力气跳出来了。40岁以上的基层员工,在就业市场上很残酷,面临着你的收入将大幅度的下降,这个心理落差是否能够适应,如果心态没有调整好,可能会出现极端情况。
这不是个例。 随着制造业升级,以及互联网对于传统产业的颠覆,这样的个例恐怕会越来越多。 如果你的岗位可替代,那么你工作的年数越多,就越危险。老员工工资高,而新员工工资低,企业辞退老员工,招收新员工来代替,能效降低运营成本。
有人说这样的企业没有人文关怀。但从另一个侧面讲,企业只有盈利才是对于在职员工最大的责任。
“只要我好好干,单位就不会亏待我”,这种想法大概会天真了。 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必须为未来多想想,不能被眼前的舒适所迷惑。解决中年危机最有效的方法,是做好提前做好应对职业转变的规划。 在大企业工作,员工虽然都很专业,但链条太完整,每个人做的事都很细化,甲只会做链条中的A环节,乙会做链条中的B环节。一些大企业员工一旦中年离职,技能单一,不可替代性又不强,再加上很难放低身段,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解决职业危机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好贪图安逸享乐,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你的工作是否可以被年轻人替代? 如果不可替代,那么就要继续想,护城河的边界在哪,下一步你要尽量把护城河挖的更深,这是对于自己的保护。 如果你可以被替代,那么就要想,还能不能去就业市场上找到同等收入待遇的工作?如果能,就早作打算;如果不能,就要有意识的转行,在现在的工作中多做一点,多学一点。业余时间拿出来争取往别的部门掺和掺和,有意扩大自己的能力圈,这么干不是让你当活雷锋,而是为了以后的不时之需,万一被辞退,多个技能,多个工作经验,你就多条出路。 千万不要只甘心于做大公司生产线上的配套零件,那样就真的危险了。没人能保证你能干到退休。 最后,还是要说: 公司不是你的,只是你打工的一个地方;钱被它们挣走了,命却是你自己的! 正如褚时健所说的,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