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始,一点不晚

2017-12-18 11:06:15 松果小编
孩子的积习是从父母那里「影印」过来的。就是说,你就是未来孩子的原生家庭。 你知道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吗? 我大学同学张敏(化名),孤僻、自卑、敏感、暴躁、小心眼,正因毛病多多,她没什么朋友。 有一次,她跟我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会是这样子吗?她说:因为我成长在一个很不好的家庭中。 我爸妈每天都为鸡毛小事吵架,什么今天没去缴水费啊,什么地板滴了一滴油啊,每次吵架都摔东西,摔完东西就开始揍我。 我六七岁的时候,有次吃饺子,我妈问我用哪边牙齿在吃,我说左边,她立马就扇了我两个大嘴巴,所以到现在我都不敢吃饺子。 所以,那时张敏就想:「我以后一定不能重蹈父母婚姻的覆辙,一定不让孩子过和我一样的日子。」 但不幸的是,张敏失败了:「我结婚后,好像有撒不完的怨气,瞧着老公和孩子,总是这不顺眼那不顺眼。」 于是讽刺、挖苦、骂人、摔东西,做的时候没意识,做完之后恨不得剁了自己,警告自己一百遍要改,可一到明天还这样。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在我们成年后的种种思想和行为里,都可以照见自己和父母一样的面容。」 所以,你就是未来孩子的原生家庭。 很多人知道高晓松是音乐奇才,却不知道他是超级学霸。 他中学读的是北京最牛的北京四中,且是A1班——成绩前50名的尖子班。高三时,他就获得了保送浙大的名额。 他没去,最后考了清华电子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当时是清华最牛的系,对高考分数要求极高,但高晓松竟超了录取线60多分。 你知道高晓松学习为什么这么牛吗? 他爸是清华教授,他妈是建筑学家,但他们平时并不管高晓松的学习,他们只是自己超爱学习和钻研,所以在这种氛围下,高晓松自己就养成了学习和钻研的习惯。 因为父母超爱读书、超爱做读书笔记,所以高晓松也变成了跟父母一样的人。 「从小我家里就有好多书,连走廊里都摆满了书。我们家书柜下面都是卡片柜。因为那个时候没有谷歌搜索,看书得把笔记记在卡片上……」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学习给孩子看。最好的教育,就是奋斗给孩子看。最好的教育,就是永不放弃自我成长。 1962年,钱锺书和杨绛,带着女儿钱瑗去饭店吃饭。吃饭的时候,杨绛赫然发现:女儿一直在观察其他饭桌吃客的言谈举止。 钱瑗说:「你看,那家孩子的父母在吵架。你看,那家孩子的父母在拌嘴。」 我一直觉得父母恩爱的小孩很幸运,因为她见过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从而拥有了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然后就知道怎么往正确的方向跑。 所以我特别感激爸爸妈妈,因为您们相亲相爱、琴瑟和鸣,所以我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孩子。 在父母恩爱中长大的钱媛,便学会了怎么去爱一个人一个家庭。她虽然一生很是坎坷,但在两段婚姻中却都是夫妻恩爱。特别是她与第二任丈夫杨伟成组建新家庭时,杨伟成的两个孩子都正值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本来最是叛逆,但钱媛却用自己的爱「征服」了他们。钱媛去世后,继女继子还撰文怀念她:「和母亲钱瑗一起生活的20多年,是我们一生最幸福快乐的日子。」 家庭是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在爱的滋养中,孩子的成长才会越来越优秀。而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有:家庭的氛围、父母的引导、以及后天养成的行为习惯。这些就像是空气、阳光、水分和土壤,缺一不可。 好老师重在方法,好父母重在活法。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要活得精彩。父母自己活好了,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成长~整理好自己,修复好自己,让自己活在爱中,活在爱的氛围中,也让孩子顺带在爱中长大。 爱,从来不是一句口号,几个名词的解释、剖析,爱更是一种行动,是一种体验。只有体验到的,才是“收到”了爱。否则,即使在父母身边长大,多少人的心灵都早早匮乏了爱、日渐干涸了爱,“心灵孤儿”的面黄肌瘦有多少人能看到? 这一世,先把自己成长为一个滋润的、茂盛的、活跃有力量的、流畅绽放的生命,才能带给孩子本真的、纯粹的爱的感觉。带给身边人最恰当有力的支持。 所以,努力修复、滋养自己吧,你是一切的根源,你是家族未来生命的一个起点。现在开始,一点不晚。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