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失落吗?

2017-12-02 10:42:00 松果小编
冬天来了,我们来谈一下失落和悲伤,主要谈失落,但希望大家的生活有更多温暖。 失落和悲伤是人类都会遭遇的生命经验,是人生的一部分。或许我们可能都会拒绝失落的发生,可是事实上没有人可以拒绝失落发生在生命中,诸如我们可能遇到生病、失去、分离、期待的落空等。任何关系上的改变都会让我们有失落的感觉,所以失落是人类必须学习的人生经验。 失落的过程会让我们经验巨大的挑战,也会让我们感觉到生活上的威胁,比如当我们本来有稳定的生活,可是却突然遭遇改变;比如当我们因为失去了一个关注对象,而在情感上感觉到空洞、寂寞、孤单。所以失落中的人常常会经验到沉重的情绪压力,像是沮丧、痛苦、绝望。如果没有适当的关怀和协助,我们的身心会产生剧烈变化,很可能因压力过大的原因,而导致人际关系的伤害。 另外,失落的调试不是问题而是历程。事实上,失落并不是问题而是人生的功课,我们需要学习如何面对人生无法避免的失去、分离、生病或衰老。所以在人生路上大大小小的失落无处不有,如果我们可以提前认识失落,不仅有利于在自身遭遇失落时知道如何关怀自己,更会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他人失落的时刻。 01 什么是失落? 事实上我们从小到大都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失落,从我们诞生开始,就在经历着生命里的第一份失落,离开母体察觉到必须要依靠自己在陌生的世界上存活,接下来我们非常依靠双亲的养育,却不得不经历与他们分离的痛苦。 正确来讲,失落的定义是个体过去曾经拥有过,后来却分离或失去了的经验状况。 泛指:失去、分离、失望、期待落空等等情境。比如曾得到某人的爱后来失去,曾有的理想最后幻灭,或者最直接的是失去物质上的拥有。比如大家都有钱包丢失的经历,丢了钱包之后会紧张焦虑,会想立刻把钱包找回来。丢了钱包尚且如此,更别说人类社会中的各类关系了。任何关系的失去都会使我们经历巨大的痛苦,我们会想修复挽回这些逝去的关系。在这些过程中我们所产生的感受其实就是失落。               02 失落的形态? 失落的形态有两种。 第一种也是形成我们最大失落感的一种,就是失去对“我”有意义的人。例如我们从小到大仰赖的至亲如果消失,我们会感到非常强烈的不安全感,觉得生命中出现很大一部分的空洞。另外,每个人对自己有意义的人的定义是不同的,比如说家庭中的老父亲去世,儿女和母亲因为其不同的关系所呈现出来的感受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不可以去做悲伤间的比较。比如你不觉得失去某一个人有很大影响,然而他人对这个人的失去却非常悲伤,你就不能质问他人为什么会这么难过?因为每个人在自身关系中重视的东西是不同的,对每个人来讲每一段关系形成的意义也是不同的。我们要尊重他人与我们不同的对待关系的认知和感受 。 失落的第二种形式是失去“我”的东西,包括身心健康和所属物。首先,身心健康的意义在于提供给我们在舒适生活中很重要的生活功能或生活能力。比如说我本身记忆力很好,可是现在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曾经读过后过目不忘的书,现在却常常记不起来到底看了什么内容;像是有一个人曾经梦想成为舞蹈家,可是后来他的脚因为意外而功能不佳,他就无法继续实现曾经的梦想。 所以身心上的失落主要是指生活功能上的失去,而对我们自身价值感的实现、生活目标的追寻产生巨大冲击。其次,是所属物的失去,同时包含有形物和无形物。有形物质比如小时候非常重要的玩偶或者某条项链或手环等对我们很重要的东西,无形物质可能包括梦想、对人生的目标或者规划等。无论有形还是无形,当我们失去某些对我们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时,都会想属于我的东西怎么不见了?产生一种好像生命中的一部份丧失掉的空洞感。 03 失落后引发的反应? 失落后引发的反应就是悲伤。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件事:悲伤并非单指一种“悲伤难过情绪”。我们平常不难听到“我最近很悲伤,我最近很失落”这样的用语,这个时候悲伤仅代表是一种难过的情绪。但其实适应失落后改变的整个历程都叫做悲伤反应。 Worden将悲伤(grieve)定义为失落后的各种面向反应(生理、情绪、认知、行为、人际、社会),而调适失落的历程则称为哀悼。 为方便理解以上几类面向反应,我们拿生活中恋爱分手为例。 当我们意识到这段恋爱关系即将结束,首先会引发生理上的反应,即内部器官或身体四肢所呈现出来的现象。比如身体僵硬、胸口沉闷、呼吸短促、胃部紧缩、四肢无力、头晕目眩等。  然后出现情绪上的反应,我们意识到要分手,会感到不愉快、沮丧、受挫,甚至有时会感到愤怒,所以悲伤反应中的情绪并非单一,而是非常混乱、复杂而交错的。 同时也会出现认知上的反应,我们会开始想怎么会这样?我不相信会这样?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念头。因此我们从认知上告诉自己遇到了什么状况并思考接下来要怎么办的想法正属于认知反应。 当我们在情绪上否认,认知上想挽回时,就会出现相应的行动上的反应。分手后我们会不断找寻对方、用短信等各类方法尝试跟对方接触,如果没有去接触我们也许会一个人躲起来流泪叹息。这些都属于悲伤反应中的行为反应。 除了上述个体上的四类反应,另外两个反应则跟外在环境有关。 其一是人际,当我们分手后,我们会间接改变一些人际关系。比如说我们有一些人际关系是跟前恋人在一起才建立起来的,分手之后, 我们跟那些人的相处机会也就渐渐没有了。因此人际上的反应就是除了主要关系之外,其他周围的人际关系也可能有所变化。 另外,个人在悲伤中通常处于比较沮丧挫折的状态,但我们的人际里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我们这种面貌,所以有些人会给出一些建议规劝,有些人却会因为不喜欢我们这副模样而慢慢不再跟我们尝试接触了。 有一句话这样描述悲伤反应中的人际反应:“悲伤会改写你的通讯录。”意思是,有些人曾经相处的很好,但当你经历一些重大的失落之后,这些人你不再去找他了。可也正因为这次失落经历,你的通讯录里也会有新的人际关系进来。    其二是社会,社会上对分手或者单身的人可能都会有一些负面评价。比如说会对那些年龄有点长可仍单身的人评价为“败犬”,认为是不受欢迎的人。这样的评价会给我们挫败感,当我们觉得社会是排斥我们时,我们就会退缩,不太想积极投入社会,更想尽量不在社会中呈现出自己孤单孤立的状态。于是我们就找不到在社会上让自己安然存在的位置,这对我们的社会存在感有伤害,又进一步影响我们的社会评价。 你最近有什么失落的事情吗?你失落时的反应和文中所说的一致吗?欢迎大家在留言和王璐互动。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