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是最坏的教育

2017-12-01 20:40:52 松果小编

原创 2017-02-26 孙新兰


本文导读:我们的每一篇文章都暗藏玄机,只有有心的人才能捕捉。今天,孙新兰博士告诉你,溺爱对孩子来说是最坏的教育,而良善是最有价值的缝隙,聪明、能干是其次的。 学生:老师好,我有一个亲戚,他的家庭条件非常好,有点像暴发户气息的那种,所有的亲戚都围着他转,他的孩子现在在我们学校读初一。我感觉这孩子智商是没问题的,但就是懒得要命,各种乱七八糟的点子都会想出来,平时在家里妈妈不怎么管他,爸爸很强势,也很宠溺他,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所有的学习都是在老师家里渡过的。现在他爸爸觉得我是老师,孩子的事不断向我求助,但是我也一直搞不定他。我像一个苦行僧一样陪着他学习,但是他成绩越来越不好。有没有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请教孙老师。 表面做功很难有真效果 孙新兰博士:是的,孩子的成长都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的,当面对这种孩子的时候,你如果只是表面上陪他学习或者抓他功课,真的是费九牛二虎之力,效益都很低,有时候反而更加糟糕,因为这是在表面上做文章。所以这种孩子,你抓他作业都没有问题,因为这是老师的功能,我们不否定这个功能,但在同时,一定要先有一个基调——就是你要真的触动到他的心,否则这种教育都是完全无效的。 怎么触动到他的心?你要找到那个缝隙,用心找那个缝隙出来,虽然很难。但是你只有这样做才有效益,否则只是白白搭进你的时间、精力,变成一个折磨而已。 怎么来找这个缝隙?也是一样的,就在那种似有若无间来敏感来捕捉。他是一个孩子,有一颗活的心,必然有各种各样的灵性闪光点。看到这样的缝隙,你就要切进去。那时他会有触动时,会有感觉,他会眼睛放光,心中一震。 找到缝隙来帮助他 可能有的溺爱的孩子更难有感觉,他的感觉已经被破坏了。为什么说寒门出贵子?很多很贫穷的孩子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会自卑、自闭,但是他的心还保持一个敏感的纯正,还容易被爱感动。那种缺乏爱的孩子,离异家庭的孩子,被父母暴力对待的孩子,往往他的心特别渴望爱,容易被爱感动,被爱温暖。 而被溺爱的孩子是最难教的,他的心已经被油脂包裹,你的一点爱、一点真心很难感动到他,他没有感觉。所以对你的要求就更高,既然这是你的因缘,你就更要去捕捉他那个缝隙,不见得第一下就会有效益,但是你捕捉他的时候,他就会出来,因为他毕竟是个孩子。 一般溺爱大的孩子,人家都是围着他转的,甚至他父母也有这个感觉,认为你是老师,你就应该把我的孩子搞好。被溺爱的孩子往往很多时候缺良善的部分,所以你要捕捉他良善的缝隙,比如说他关心你了,特别重要的就是他爱别人的缝隙,把这个部分呈现出来。然后以这个缝隙为主,再捕捉他一些很有创造力的缝隙,很有灵性的缝隙。 因为这种被溺爱的孩子,他已经太自我了,他觉得你对我怎么好都是应该的。你如果只是表扬他的优点,对他没有什么好处,他越不懂得感恩,越难教。 所以,溺爱对孩子来说是最坏的教育,而良善是最有价值的缝隙,聪明、能干是其次的。 ——本文由孙新兰博士在一次教师讲座上内容整理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