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职业选择:是迫于生计而工作,还是选择由艺入道?

2017-11-24 20:25:19 松果小编
曾经,我也想写出个什么东西出来。可是,你越是这样想,就越是什么也写不好。所以,干脆就不再抱这样的想法了,顺其自然吧。只是把写作当做一种爱好,能写成个什么样,就写个什么样吧。 我也彻底理解了什么才叫做真正的放下,当你完全放下了对那个东西的执着感的时候,你才能做到轻松自在的做那件事情。而写作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每天只是看着别人写出10万+,自己也这么想,怎样才能做到那样的程度呢?这样,我们就陷入了一个执着的深渊。 你越是执着那个东西,就越是做不好。因为很简单,当你执着在外界那个东西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匮乏的,你越是匮乏,就越不容易得到那个东西。任何东西都是在你内心充满富足感的时候,才得到的。 就像我们经常说的胸有成竹,也是一样的道理。就是在那个竹子还没有画出来之前,你心里早就有了那个竹子的样子,所以再把它画出来就容易多了。那么写作这件事,我相信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你不再执着它到底能够产生什么价值的时候,它也就真正的开始释放了。 我想不只是写作,世间的任何事,也大概不过如此吧。当我们过多的把精力投注在外界的东西上面的时候,我们就忽略了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实际上,你真正应该关心的就是当下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未来的那个结果。当你下的功夫到家了,那个结果也就自然出现了。 可是,很多东西就是这样,我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就像我一样,当我真正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很难不产生什么执着感。我们可能这么想,如果不执著,为什么又要做这件事情呢?我们做这件事情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一个结果吗? 是的,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但是如果你只是抱着这个价值观而不放,也就很难产生什么改变。也就是说,当你想要那个结果的时候,就是对当下的结果并不满意,并没有接纳它。而实际上,任何的改变都是从接纳现在的事物开始的。 我们可能遇到这样的例子,当我们教导孩子要如何如何做的时候,如果是强硬的要求他那么去做,他可能不大情愿。相反,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孩子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改变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做到这种自己愿意去做的程度呢?尤其是对于一些自己不喜欢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实际上,我们一直在说认知行为,也就是说要想改变认为,我们首先要改变认知,如果认知改变不了,那么改变行为也就无从谈起了。 就像很多人为什么反复减肥,但最终还是没有减肥成功原因。不是他们改变的行为不多,相反他们改变了很多行为,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只是知道那么去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去做。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说你让他少吃主食(精米、面、糖)就能减肥,他可能也去做了,减了几斤,但最后还是反弹了。因为这是一种碳水化合物上瘾,而这种上瘾跟男士吸烟、喝酒上瘾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认为吃主食还会上瘾,毕竟我们从老一辈就是这么过来的,他们不都是这样生活的吗?怎么还会上瘾呢?所以,当我们不知道这些的时候,就很难做出行为改变。 最关键的还不在这儿,还有一个更加关键的地方。那就是据很多营养机构研究,长期食用过量的精制碳水化合物,会减少我们的寿命。尤其像很多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他们的罪魁祸首不是脂肪,而是精制碳水化合物。如果再站的远一点看,小麦、大米这个东西,都是后来改良出来的。在我们还是智人的时候,是不食用这些东西的,他们都是食用野外的果子,或者是一些肉食,总之都是一些没有精加工的东西。 如果你看了很多关于营养的一些东西,而不只是强制自己改变外面的行为,也许就更容易做出改变了。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重复的问题。也许第一次,你在某一个地方看到了这个观点,并不是多么认同,但是不久以后,你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也在跟你鼓吹这样的言论,你可能就信了,从而就更愿意去做这件事情了。 而我们为什么要放下对那个结果的执着也是一样的,当你做了很多次总是执着那个结果反而没有得到什么的时候,也许就开始思考放下那个结果可能是有效的。 这可能就是我们的一生,无论我们看了多少东西,学了多少知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生活中的。只有经历了一些生活的磨练之后,我们才能最终能够把他们应用到生活中。否则,我们只是大量学习,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尽管大脑里装了很多东西,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所以,最好的学习还是在实践中学习,在不断的出现错误,解决问题中学习。当一个个问题不断被解决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做出改变的时候。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