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疗愈孩子心灵创伤,培养孩子健康自信的人格?
2017-11-21 11:11:50
松果小编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不可避免的受到外界偶然或必然的伤害,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也会有意无意的伤害过自己的孩子。
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会伴随一个人一生,会对一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影响。
那么,该如何疗愈孩子内心的伤,让孩子有一个健康自信的人格?根据心理学原理这五句话具有疗愈心灵创伤的能量。
1. 对不起
“对不起“,是多少孩子期盼能从家长口里说出来的话语。
每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被指责,尤其是当家长误解自己的时候。孩子渴望家长的那句“对不起”的背后,无非是想得到家长的理解,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然而,当这句“对不起”被家长隐藏的时候,孩子内在的伤痛,也正随着愤怒、悲伤、委屈等情绪一点点地累积着。
当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误解了孩子,应当及时道歉。道歉不仅能及时消除误解,还能树立家长勇于担当、以身作则的形象,这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正面且积极的。
当遭到父母的误解时,无论是哪种方式的误解,每个孩子渴望的无非都是家长真诚的道歉,填补内心深处的那个缺口。
“对不起”尽管只有三个字,传递的信息却是:你没有那么糟糕,我误解了你,甚至伤害了你,我有不对的地方,我承认我的错误,并向你真诚地道歉。
2. 承诺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
当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时,应该第一时间坚定而决绝地告诉孩子“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
而不是家长自己忽略这些,或者意识到了却没有任何的反应与表示,甚至进行搪塞、否认、狡辩。
对于孩子而言,尽管从辈分上自己未能与家长平起平坐,但是在他们的心里,常常有着一杆天平,自己在这头,家长在那头。
孩子渴望能够与家长平等、真诚地沟通。而当天平常年失衡时,家长看似是赢了、战胜了孩子,但孩子的心,早就对父母关闭了
因此家长也需要自身的反省、担当和魄力。并且家长说出了就一定要做到,假如家长总是不停地重复道歉或保证,却依旧故伎重演,那么孩子的信任也将随着家长的失信而下降,并且形成了孩子效仿的榜样。
3. 这不是你的错
孩子内心受伤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来源于外部,也可能源于内在。
当孩子受伤时,常常伴随的是恐惧、悲伤、自责等负面情绪,而且往往容易将矛头指向自身,认为自己很糟糕,家长会严惩自己,不再爱自己。
创伤心理学认为:处理创伤最初最有效的干预方式是稳定化技术,即让创伤者建立正性体验,暂时远离负性体验,让其感觉到安全与支持。因此,当受伤的孩子责难自己的时候,家长应直接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也许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受伤确实是因为他自身的某些问题,此时告诉他不是他的错,这不是助长于他推卸责任吗?很多家长可能会利用此时进行说教,试图让孩子达到痛定思痛的效果。
殊不知此时的做法,如同火上浇油,雪上加霜。试想,当你处于强烈的负性情绪体验中,此时有人还在你耳边进行指责或说教,你的感受是什么?
“这不是你的错”直接传达的信息是:我没有指责你的意思,我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而否定你这个人,我依旧是爱你的。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孩子说一些鼓励性的言语,效果会更好。
这样孩子所受的伤很容易被修复,孩子与他人之间就能建立起自然的情感状态。
4. 我爱你
“我爱你”——这是一句多少孩子梦寐以求能从家长口里说出来的话,这是一句多少家长想表达却深埋心底的话语,(特别是孩子大一点以后)。
当孩子受伤时,特别是当孩子觉得自己犯了错、闯了祸、变得糟糕透顶、不可饶恕时,往往沉浸在担心、害怕、恐惧中,觉得家长不会再爱自己了,当家长一句“我爱你”会让孩子从害怕恐惧中解脱出来,倍觉温暖,内心会滋生更多的感恩和爱。
心理学家说卡尔·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我爱你”这简单的三个字,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我理解你此刻的难受与伤痛,我愿意接纳这样的你,无论你做了什么,变成什么样,你永远都是我最亲爱的孩子。
5. 我为你感到骄傲
在心理咨询中,无数的来访者提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总会因为自己的努力与成绩没能得到家长的肯定。
假如孩子总是得不到家长的肯定与鼓励,除了一根筋死磕到底地证明自己以外,还可能走向极端,自暴自弃,或破罐子破摔。
面对受伤的孩子,“我为你感到骄傲”这句话所传递的信息是:你的努力和付出,你的成绩和进步,我看到了,你很棒!
孩子常常是从父母那看到自身的价值,经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能培养出自信的人格。
在“看到”的基础上“肯定”,是家长需要传递给孩子的态度。但大多数的父母在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就会表现出指责、不耐烦、失望的态度。
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态度可能会促进部分孩子发愤图强,但是这往往也传达了一种“你是优秀的我才爱你”的信号,潜台词就是“如果你不够优秀,我就不爱你了”,而对于孩子来说在有条件的爱中成长,时常会感到受伤、担心和自卑。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不仿对孩子多说这五句话,让孩子在爱和自信中成长,让亲子之间的爱可以重新顺畅和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