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的来访者!

2017-11-18 07:20:22 松果小编
那一天,自治疗室出来,身心愉悦,看着路边夕阳斜照下的花花草草,有点想哼出轻快小调的冲动。 她刚才离开时神清气爽的面容不断浮现在脑海里,看来她已完全走出了离婚带来的阴霾,下次就需要和她讨论如何结束治疗关系了。 又一个个案顺利地告一段落,历经三个多月的历程。 我完全沉浸在双赢的轻松与喜悦中。 可是,鬼使神差般,我突然感觉:“好象有什么不对?” 整个人瞬间踯躅了,一下子觉得心神不宁,脸颊发热,无地自容……没有词汇能准确形容出当时的心情。顺势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下来,让她的治疗历程似电影倒带般一幕幕在脑中回放。 1 初次见她,觉得她象极了哀婉凄切的言情剧中的女主角,纤细苍白,文静柔弱,我还记得当时脑子里冒出一个词“我见犹怜”。 她三十五岁,难逃婚姻 “七年之痒”的魔咒,和多数吵闹的夫妻不同,他们的婚离得很平静,老公把房子和六岁的女儿留给了她。 周围人对他们的婚姻解体有各种猜测,她和前夫异口同声的解释是:“因为性格不和。”,她自始至终表现出了极好的自制力和涵养,让自己和女儿的生活照常进行着。但唯有她知道,已三个月过去了,几乎每晚女儿睡着后,她会一直流泪到天明,生理周期也出现紊乱,她觉得自己撑不住了,就来到了咨询室。 和她十多次的治疗历程感觉很顺利,她是那种最“懂事”的来访者,按时到达,按时交费,三个多月中,没有更改过一次提前预约的时间。 每一次治疗我听她倾诉,看她流泪,在体会她情绪释放的同时,甚至还能感觉到一种美感。每一次离开时她都真诚地道谢,说自己内心轻松多了,下一次再来时,都会认真地反馈她一周来的感受和变化。 她的悟性也是恰到好处的,随着心情的调整,她的衣饰也在相应地变化着,渐渐不再是黑白两色,而有了亮丽的色彩。她有一天甚至带来了她的女儿,那更是一个如天使般漂亮的小女孩,她当着咨询师的面,把孩子搂在胸前,认真地告诉孩子 “宝贝,爸爸和妈妈虽然不在一起生活了,但爸爸和妈妈永远爱你,你永远是爸爸和妈妈的最爱的女儿。” 2 可是就在这样一段完美到无懈可击的治疗历程即将结束时,醍醐灌顶般,一丝残存的自我觉察突然把我从自我催眠的陶醉中惊醒。 和她的治疗太具有文学式的唯美了,可总象隔着漂亮的玻璃缸观赏名贵的金鱼,看得见却抓不着摸不着。 那天坐在路边的石凳上时,正值晚霞映照,起身时早已华灯满街。我迫切地期待着和她预约的时间到来。 终于,她敲开了治疗室的门,依旧是那样温文尔雅,举止得体。 “老师,我前天和朋友去爬山了,站在山顶时,感觉心情很轻松,我想明白了,我需要认真规划我和女儿今后的生活。” 我及时肯定了她的进步,不管怎么样,几个月走下来,她是发生了不小变化的,苍白的面容明显红润了许多。 然后我温和地看着她,顿了顿,这样开了口: “这一段时间看着你一点点的努力,我很为你欣慰,我也很珍惜我们共同工作的这一段时光,我有点感受想和你分享下,你愿意听听吗?” 她礼貌地点点头,把身体往我这边侧了侧。 “你上次离开时,我们约定这次讨论准备结束治疗关系,我仔细梳理了一下我们的治疗历程,你的进步让我体会到了作为治疗师的成就感,可是在为我们双方的努力感到欣慰的同时,却又隐隐有点不安,我觉得你在治疗中表现得太好了,你不断地表扬我,肯定我的治疗技能,可是不知为什么,我收你的治疗费时有一点负疚感……” 她的脸色慢慢变得苍白,嗫嚅着: “老师,我……” 我将音量再放低: “当然,这只是我的感受,我想诚实地和你分享,能说说,你听我这么说,你内心的感受吗?” “我很吃惊,老师,你真的这样觉得吗?” 我点点头,依旧温和地看着她,她的眼圈泛红了。 “他也这样说。” “他?是谁呢?” “老公,不,应该是前夫……他提出离婚时,也这样说,说我太好了,是他对不住我,但他很压抑,喘不上气……” “嗯,你愿意多说一点吗?你们生活中的各种片断。” 她的叙述依旧是缓缓的,但我越听越觉得胸部被一种沉沉的东西压着。 3 “恋爱时,我们相处得很愉快,他说他很喜欢我安安静静,他们家人也很喜欢我,其实,直到离婚,他们家人还是很喜欢我,觉得是他对不起我……” 讲到婚姻中的一切,她简直好到无以复加,她对丈夫的照顾,大到夫家所有的人情往来决不让他操一点心,小到他的袜子、领带从来都是收拾得井井有条;另一方面,她绝不烦他,哪怕他是在电脑上玩游戏,她也轻手轻脚,怕干扰了他。甚至生女儿时,因预产期提前,在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阵痛时,她都是强撑着自己打车去了医院,进产房时,医生要求家属签字,她才给他打电话把他从单位叫过来…… “我不知他为什么不要我了,可是,我不愿让他难受,就同意离婚了……” 她这样结束她的讲述,声音依旧细细的,小小的,生怕惊动了什么,但她的身躯也越来越紧缩。 我体会着胸口越来越沉的压抑,长呼一口气,说道: “你能告诉我,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懂事吗?你懂事得让我有点心疼,我想,如果我是你的爱人,似乎也有点承受不住了,如果我是他,面对这样好的你,也觉得很不轻松。” 她抬起泪眼婆娑的双目,茫然地看着我,我给她递过去一张纸巾,鼓励地看着她: “你好好想想,为什么你这么懂事?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直觉告诉我,你的老公不是不爱你了,而是他承受不住某种压力了。” 此次治疗结束时,她带着满腹疑惑离开了。 4 再一次过来时,她说: “老师,有一件事情,我不知该不该给您说。” “没关系,你试着讲一讲。” 没想到她讲出的故事,惊出我一身冷汗。 那天她讲给我讲述的是一个完全尘封的故事—— “可能五岁,也可能六岁,幼儿园放假,我在午睡,迷迷糊糊中,我感觉一个很重的身躯压着我。睁开眼,我惊呆了,是满身酒气的继父,正在脱我的小短裤。 我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事,本能地挣扎着,一叠声地叫着:“爸爸,爸爸……” 或许是继父突然酒醒,或许是我的叫喊唤起了继父的父性。总之,继父停下了手,并且很重地扇了他自己一耳光,然后抱着我嚎啕大哭 继父粗重的哭声吓住了我,我不住地说:“爸爸,爸爸,我一定听话,一定乖乖的,一定不惹爸爸生气……” 然后她在继父又哄劝又吓唬下,父女俩拉钩达成共识——这是一个属于两个人的永远的小秘密,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包括妈妈。如果她能做到,爸爸永远对她好,永远爱她。 果然,从此后,继父更加疼爱她,赢得了所有亲友的赞许,其中最欣慰的是妈妈。而爸爸对她越好,她就越懂事,所以她一直是周围邻居、亲友眼中乖巧懂事的孩子,他们家也一直是幸福家庭的典范。 她讲出的这个故事,惊出我一身冷汗。 之前的咨询中她讲给我的童年经历,只告诉我三岁时,生父意外身亡,妈妈带着她嫁给了继父,继父曾是妈妈的中学同学,当年曾暗恋过妈妈。所以继父对妈妈和这个继女疼爱有加,视她如己出。那时我认为她有一个颇为幸福的童年,虽然生父早逝,但继父给了她完整的父爱。 5 听完她断断续续的叙述,我一方面为自己之前的“沾沾自喜”无地自容,另一方面也为和她的治疗进入柳暗花明而倍感欣慰。 我认真地看着她,一字一顿地说: “现在请看着我的眼睛,听我说,从五、六岁到现在,辛苦你了。那是大人的错,和你没关系,你不需要那么懂事。” 她在我的引导下,在想象中,已成年的她环抱住那个五、六岁的小女孩,不断地告诉她: “孩子,你受委曲了,我爱你,从此后你不用那么懂事了,你可以完全地接受爱你的人对你的好,不需要犹豫,更不需要害怕。” 然后,她陪伴着那个五、六岁的自己勇敢地看着继父,对他说出了从未说过的话: “爸爸,不管你是不是喝酒了,这件事情都是你不对,我只是小孩子,我需要大人的保护,不是伤害。” 接下来的治疗历程,虽然不是很容易,但却是不断朝着理想的方向递进。 那就是我不断鼓励她在有需要的时候去向周围人求助,周围人包括她的朋友、同事、同学和亲友。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对已养成“绝不给别人添麻烦”习惯的她来说完全不简单,真正让她去做比登天还难。 不过连续几个月的共同相处,她对我是完全信任的,所以她能很认真地接受我的建议并努力地尝试着,每次到治疗室也不断汇报战绩: “前天,我要加班,拜托同事替我去幼儿园接孩子了。” “昨天早上,冰箱没菜了,我来不及去市场,托邻居的阿姨给我带点菜回来,没想到阿姨不仅给我捎回了菜,还非得让我和孩子到他们家一起吃晚饭,女儿和阿姨的孙女玩得好开心。” …… 我们每次都分享着她“求助”后的感受,她的神态越来越自如,她用一句话形象地描述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双脚象有点着地了,能体会到大地的坚实。” 终于有一天,我给了她一个更有挑战性的任务——给前夫打电话,请他过来帮她卸窗帘,进行年前大扫除。 可以想象,那个男人接到电话时,简直受宠若惊,第一时间赶过来,不仅帮她洗了窗帘,而且把她和女儿的衣服也洗了,临走时,把她的冰箱塞得满满的,所有这一切,在婚姻中时,那个男人根本没有机会做。 当我接到他们复婚的消息时,是一点都不奇怪的。虽然和她的治疗结束已近一年了,但这个来访者的故事还是不断地警醒着我,要时刻保持治疗室里第三只眼的自我觉察。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