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执”

2017-11-14 20:43:51 松果小编
执这个字和我放到一起:“我执!”是佛学的大智慧,一字道出了很多心理痛苦的根源要害!   说佛学是最高境界的心理学一点也不为过,2千多年来,在心理层面上,佛学不知拯救了多少芸芸众生!   是的,是众生,不仅仅是人类。因为一旦人心中有佛,就会散发出巨大的慈悲,来尽己所能地去随缘救助身边需要帮助的生命。   迷信型的佛教徒每天烧香拜佛,经常祈祷的是如何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平安安,长命百岁,升官发财等等;而宗教型的会为众生祈祷;智慧型的是深刻洞察和觉悟佛学所描述出的真理实相,一一对之,来让自己的心更加澄明,贴近智慧。   其实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心理学来帮助那些求助者,也是通过帮助他接近真理实相而走出心理的困惑的。   “执”这个字有时成也是它,败也是它!在世间法中,我们的文化经常强调的是要坚持,持之以恒,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有很多人也确实靠着这样的一种执着的精神,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但反过来,“执”要是用错了方向,用错了地方,欠缺了对真理实相的了悟和智慧,就会让人钻到牛角尖里出不来,如坠无底深渊,痛苦万分不能自拔!这时也就需要我们这些还算相对清楚的人,用智慧来随缘救助他了。之所以还是要强调智慧,就是提醒我们,助人也不能“我执”,否则,也是很容易陷入到痛苦的深渊的。   佛学的智慧就是没有“我执”,所谓佛度有缘人,就是我尽力了,你还出不来,那就是你的时空未到,因缘还不足,要么痛苦致死,轮回到下一世继续苦难,等到你偿还尽了,痛苦就自然消失了。要么在痛苦中能够及时醒悟,心理快速成长,离苦得乐,直至开悟,而成就了自己人生的大智慧,大自在!   关于你的女朋友和你妈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的问题,曾经引起过很多人的讨论。   佛学的回答可谓充满智慧,它说要“历缘对境”。在因缘发生的那一刻,你能怎么做就会怎么做。如果你事先对自己有个坚硬的设置,很可能一个都救不成,连你自己也搭进去了。生活中,就曾发生过一个孩子落水,全家搭上了7条命也没把孩子救上来的悲惨事实。   所以,佛学有对事物深刻细致的洞察,它的很多预言都被现代科学一一证实,比如它所说的“空”,2500年前,佛祖就告诉我们“缘起性空”。那时我们还很少有人能理解它的这个“空”。直到近代,物理学在寻找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找寻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发现在找到夸克的时候,全世界的科学家就没有一个人能够看到一个夸克,找到和分离出一个夸克,你只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却再也见不到它的实体。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物质被细分到夸克的时候,夸克本身就是一个振动的波,而非实体。   所以,当现代的科学家抱着对真理艰难探索的科学理念,不断进取,背着很多实验、数据来寻找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爬到山顶的时候,却发现佛学大师在此等候多时了,2500多年前,佛祖就告诉我们:万物皆由空而来,最后还要回到空中去!   谨以此篇,献给我深爱的,还在痛苦中挣扎的你,希望你能够早日得以解脱,再不要在愚痴中,痛苦自己,透支你宝贵的生命了!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