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具身主义

2017-09-28 22:46:17 松果小编
近十年认知具身主义的研究 韩雪妮 【摘要】 具身认知是当代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近10年来出现了较多新的理解维度和解释水平。但其中心含义包括: (1) 认知过程的进行方式和步骤实际上是被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2) 认知的内容是身体提供的; (3) 认知、身体、环境是一体的,认知存在于大脑,大脑存在于身体,身体存在于环境。【1】 具身认知最初有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渊源【2】, 但现在这种哲学思考已经开始走向实证领域,实验的认知心理学家开始从具身的角度看待认知,形成了具身认知研究思潮。 【关键词】 认知 具身化 具身认知 认知主义 认知科学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经历着一场“后认知主义” (post-cognitivism)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 “一个幽灵盘旋在认知科学实验室的上空, 这个幽灵就是具身认知”【3】。具身认知成为一个焦点论题, 代表了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取向。 在众多的认知动力主义观点中,近年来,莱可夫等人提出的“具身心智主义”或“具身论”(embodied mind),也格外引学术界关注。为了更好地推进对人心智的模拟研究,新一代的认知科学研究者【4】近年来十分关注人类认知活动的身体基础,身体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问题。具身主义的认知观受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的思想影响很深,同时又发展起了一种关注体验性问题的认知观点。按照莱可夫等人的意见,“心智原本就是具身的。”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确定了一种不同于二元论生物意义上的生物智能体。【5】 认知的具身观认为认知是身体,主体在实时的环境中的相互作用活动,且强调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具身认知的一些主张 具身认知作为一个运动就有它的基本概念,但在对基本观念的论证、含义的深化和应用的扩展中,也牵扯着诸多差异和争论。威尔逊(M.Wilson)在具身认知的六个观点中认为,如果我们想保持对具身认知术语的有意义的使用,就有必要展开评价具身认知的六个显著的主张【6】: (1).认知是情境的(Cognition is situatcd)。认知活动发生在一个真实世界环境的情境中,并且内在地涉及知觉和活动。 (2).认知是具有时间压力的(Cognition is time-pressured)。我们是活着的心智(mind on the hoof),而认知必须依据它在与环境实时相互作用的压力下如何活动来理解。 (3).我们把认知工作放到环境中。由于我们处理信息能力的限度,在实际的认知中我们木然地利用环境来减少我们的认知负担,环境自然地为我们持有甚至操作信息,而我们只是在需要知道的时候才收获那些信息。 (4).环境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在心智和世界之间的信息流是如此密集和连续,以至于对研究认知活动本质的科学家而言,单独心智并不是一个有意义的分析单元。这一点与(3)的侧重是相似的。 (5).认知是为行动的。心智的功能是为了指导行动的,而诸如知觉和记忆这样的认知机制必须根据它们有益于情境的适当的行为来评价。 (6).离线的认知是基于身体的。即便是脱离于环境,心智的活动也是基于适合环境相互作用的进化机制,即感觉处理和运动调节的适应机制。 可以看出,这些主张各有侧重并且互有重叠,但它们都贯穿了这样两点,即(1)人是在世存在的,人最初的活动和环境浑然在一起的,和(2)在认知发展中,知觉和身体的首要性。它们的的不同侧重将成为深化具身认知研究的一些可能切入方向,而这取决于具体的研究策略。 认知心理学中的具身思想有着深刻的哲学渊源, 其是欧美哲学家反思和批判主客二元论的产物。从心理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 具身思想可追溯至杜威和詹姆斯的机能主义。杜威指出, 把经验和理性截然分开是错误的, 一切理性思维都是以身体经验为基础。詹姆斯的情绪理论更是直接提出了身体在心智和情绪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此外,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也着重分析了认知和其他高级心理机能对外部活动的依赖性, 国内也有学者将“具身论”理解为“认知体验性”, 这些理论观点都强调了身体活动的内化对思维和认知过程的作用, 给具身认知的思想家以启示, 促进了具身认知研究思潮的形成。 二.具身认知的实证研究范例 心理学家Niedenthal (2007)【7】的研究证实了记忆中情绪信息的具身特征。在一项研究中, 被试根据主试的指令以“是”或“不是”的简单方式对诸如婴儿、鼻涕等词语作出判断, 看看是否这些词语带有喜悦、恶心、愤怒等情绪色彩。此前, 这 些词语已经被其他人评估为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在实验中, 主试利用肌电扫描仪记录被试面部肌肉的活动。 实验结果显示出, 被试在作出判断时, 具身的情绪反应伴随着认知过程。通过肌电扫描仪记录的面部肌肉的活动证明了这一点。有关抽象情绪概念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点, 被试首先有具身化的情绪反应, 然后才得出判断的结论。在接下来的实验中, 为了排除干扰因素, 主试安排被试对同样的词作出判断, 判断其第一个字母是否为大写。结果显示在这类判断中, 没有面部肌肉的激活。这说明情绪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是身体反应在先的, 换言之, 是具身化的。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也证实了概念知识获得的具身特性。概念知识是具身的, 即概念知识定位于感觉-运动系统,感觉-运动系统不仅给概念内容提供了结构, 而且依照身体在世界中发挥功能的方式界定了概念的语义内容”。Gallese和Lakoff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手段研究了“抓握”(grasp)概念【8】。他们发现想象中的抓握和实际的抓握动作使用的是同样的神经基质。在头脑中执行抓握的动作实际上是感觉-运动系统的身体体验决定的。认知过程中的理解实际上借助了想象中的动作, 而无论实际的动作和想象中的动作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构造决定的, 所以“理解是一种想象, 理性本身就是一种想象作用, 就像知觉和行为一样, 它们都是具身的。 三.具身认知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具身认知的研究正在成为一种思潮、趋势和新的取向。但是具身认知研究思潮也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或许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之一是具身认知研究思潮的凌乱和散漫。不幸的是, 缺乏共同的立场观点和日益增多的分支学科使得人们很难对这一领域的进步进行评价,伴随而来的是争论和质疑, 不同的研究思路由于缺乏更适当的方法而不时陷入死胡同”。【9】 仅仅在“什么是具身认知”这一问题上, 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看法,这些理论观点有时是一致的, 有时是冲突的。不同的研究者采纳了其中一个或几个, 这样一来, 观点的冲突和散漫就无可避免了。所以, 许多研究者开始呼吁统一的研究纲领。《认知科学手册: 一种具身的取向》就是这一努力的产物。 一些研究者认为, 具身认知和传统的认知心理学并非不可调和。具身认知的研究方式实际上追溯了认知的初始状态, 对于了解认知的起源是极其有帮助的, 在解释感知等低级心理过程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对于抽象思维等高级心理过程的解释却显得不足, 因此需要传统符号加工或联结主义模式的解释机制。 由于强调了认知过程对身体和环境的依赖性, 具身认知研究思潮被一些心理学家视为一种新形式的行为主义。一些心理学家认为, 心理学在经历了“认知革命”以后, 似乎现在正在回归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的产生推翻了行为主义的假设, 把思维、记忆、推理等高级心理过程置于一个重要地位, 认为决定行为的正是这些内部的认知机制, 所以心理学家对认知过程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现在, 钟摆似乎又转向了相反的方向, 正在回归到行为主义的假设。Ramsey (2007)在《关于表征的再思考》一书中称, 在经历了认知革命之后, 一场相反的革命正在发生。但是具身认知的研究者对此予以否认。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误解, 具身认知仍然是认知, 只不过这种认知并非纯精神的, 而是一种与身体密切相关, 或者通过身体及其活动方式而实现的适应环境的活动。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