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机制,为什么关爱的背面是嫉妒?

2017-07-06 17:04:06 松果小编
在爱情肥皂剧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节:一个女孩,因为自己的朋友比自己优秀,十分嫉妒对方,但是她明知道自己的这种心理不会被外界所认可,便格外的表现出非常关心朋友的样子,尤其是在公开的场合,女孩的这种关心会表现得更为强烈,这种刻意为之的表现便是一种“反向”行为。不过,这并不能说明女孩对朋友的嫉妒已经被关爱所取而代之,实际上女孩的嫉妒心理仍然存在,只不过这种心理是带着“关爱”的面具示人罢了。 当个体的欲望和动机不为自己的意识或社会所接受时,唯恐自己会表现出来,便将这些欲望和动机压抑的潜意识,并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相反的行为,这种表现就是“反向”的心理防御机制,也就是说,采用“反向”行为的个体所表现出的外在行为与他的内在动机是相反的。 如果如果认真观察的话,可以发现真正的“关爱”与反向的“关爱”有着明显的区别。一般而言,反向的“关爱”总是表现得十分夸张,具有明显的表演痕迹,就像古语中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愚人一样,欲盖弥彰,有时候反而显得格外不真实,暴露了自己的真实心迹。 “反向”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如果恰当使用的话,可以帮助人们压抑不良动机,避免做出一些具有伤害性的举动,但是如果过度使用的话,个体不断压抑自己真实的欲望和动机,并且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就会活得非常辛苦,孤独,以致造成严重的心理困扰。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