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婆婆的告白信:其实我也不想被儿媳吐槽......
2017-06-05 23:07:37
松果小编
一封来自婆婆的告白信,我们来看看婆婆的心声,走进婆婆的内心世界......
背景介绍
我是一个传统也很普通的婆婆,一直以来和儿媳相处彼此客气,也很和睦。可能是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平时的交流就是偶尔电话和视频。
在来儿子家之前,我其实还在工作岗位上,虽已经退休,但还返聘,和老公两人的生活简单而幸福。
添了大胖孙后,虽然想过自己出钱给他们请保姆、请育儿嫂。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也担心像新闻里的事儿发生在我家上,种种原因吧,我最后辞去工作,南下带孙了。
我是个不太会干家务的婆婆。我只有一个小孩,当年儿子也是婆婆一手带大的,以前的我事业心较强,婆婆很能干,导致我这些事情方面不太会。刚开始带孙时,给孙洗澡我都鼓起了好大的勇气才敢。
说实话,刚开始那段时间,确实很辛苦很累,由于生活习惯、作息习惯、心理因素方面的原因,我真是累到近乎奔溃。但是,还是努力坚持了下来。
我知道两代人的育儿观肯定是存在差异的,年轻人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了避免这些上面的冲突,我也看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籍。在很多事情上也会和儿媳商量着来。
矛盾的集中点
第一 给小孩穿衣方面的观念不同
宝宝出生是在十月,南方的天气那时候有点凉了。但宝宝出生起就穿得比较少,也一直没有穿袜子。每当我抱孙子出去的时候,都会被周围的婆婆们说:你家小孩穿的太少了,小心着凉了!
我也不知道具体给宝宝穿多少衣服好?怕穿多了,热着宝宝;穿少了又着凉。育儿书上说,小孩新陈代谢快,比较怕热。媳妇也一直告诉我说:小孩子不能捂。
为此,因为小孩穿衣的问题,媳妇就叨过我几次。其实,我也是出于爱宝宝的心,很多时候可能有做的欠妥的地方,但听到媳妇这样说,心里难免会不舒服。觉得他们没看到我的付出和努力。
第二 小孩子生病用药治疗方面的观念不同
很多婆婆应该都比较相信上一代留给我们的老方法,毕竟,在那时候,这些方法,我们都给孩子用过的,算是亲身经历吧。
有段时间,宝宝身上起了湿疹,反反复复的一直没好。后来我婆婆告诉我风球子艾叶煮水给宝宝洗澡,湿疹就会好了。
于是,我特意叫老公从老家寄来了艾叶,准备给孙子熬水洗澡。但是,在把艾叶水煮好时,儿媳妇坚决不准我给宝宝洗澡。当时我很无奈,儿子说:不洗就不洗吧,没啥大事。
可是,我难道会害宝宝吗?我也是一番好意,看到宝宝反复湿疹去了医院几次了,也是心急。觉得无论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得不到儿子、儿媳的肯定。
我们这代人是比较相信中草药的,但80一90年代的年青人对中草药的副作用不确定,不太认可中草药。两代人观念上的分歧很大。
第三 在小孩子吃饭上的观念不同
自从宝宝开始吃辅食,儿媳就让宝宝拿着小勺自己吃饭,有时候吃到嘴里的饭少,掉到身上、地上的多,弄得满身、满脸、满地都是米粒,看起来很脏、很不舒服。
我觉得不安全,另外也是觉得喂了能多吃点,做饭已经很辛苦,洒了一身、一地的饭不好收拾。我们那个年代,小时候都没有饱饭吃,看着一地粮食,心里真的不好受。所以儿媳不在家的时候,我就喂饭给他吃,不让他拿勺子自己吃。
因此直到现在只要我和宝宝一起吃饭,总想喂他让他多吃点。这也是矛盾的一个来由。
第四 宝宝哄睡方面的观念不同
宝宝快四个月左右,抱着能睡长一点,一放床上就醒。让宝宝睡长点,我抱着坐在中厅沙发上,后背垫上垫子一动都不敢动的抱睡。
儿媳的产假快结束了,要去公司上班了。当时她为了减轻我哄宝宝睡觉的困难,想让宝宝自主入睡。儿媳针对这些情况,读了很多书和帖子,研究宝宝的睡眠问题,当时我内心很反感,认为小孩子睡觉,大了自然而然就会睡的。
睡觉还这么麻烦?你们这代人真是崇洋媚外,书读多了。
并且儿媳上班后要求我白天也不要抱着睡,不要睡着了再放到床上,要直接在床上拍睡,或者自己入睡。
当时我特别抗拒,认为在肩上抱睡了,再放到床上方法挺好的,我也习惯了这样哄睡,放床上宝宝就哭闹,我听了心里实在不忍。另外也是怕让宝宝哭了,宝宝跟我不亲,白天没办法带。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方法,我本来心里就很委屈,还提各种要求,这是不尊重我。我很不高兴,也不按她的方法去做。白天我哄我的,晚上你自己去用你的方法。
那个阶段,宝宝一到晚上睡了四十分钟后就像闹钟似的大哭醒来,有时半夜也会大哭,并且一哭还要走出房间到中厅,因为我白天就在厅里哄睡的。
想对同是婆婆的说......
跟上时代步伐,从年轻人身上学习先进的育儿理念和方法,不断地改变自己旧的传统观念,才能不掉队。
不要过多的干涉年轻人的生活,他们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我们不需要管太多。时代不同,成长背景不同,不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要求儿媳。
尊重年轻人的想法,年轻人才能一样的尊重你。
和儿媳相处时要做一个心地善良,理解年轻人的婆婆。其实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得也很不轻松,他们在物质上比我们这一代富有了,但是精神压力很大,竞争也很激烈。
为了儿孙的幸福,就要更加爱自己的儿媳,受益的将是儿子、孙子,也包括自己。
想对儿媳们说......
我在上海时,抱宝宝去小区公园,遇到了一位憔悴的婆婆。
她向我倾诉:她家在江西农村,培养了一位清华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大学生。在农村要培养一位大学生,很不容易,透支了身体努力挣钱。
在家乡,是很受尊重敬佩的妈妈,自己也感觉很骄傲。儿子毕业了进了大上海,娶了上海姑娘做媳妇,也生了个孙子,原以为熬出头了,要享福了。
可是到了上海看孙子,身体又不好,观念又陈旧,城乡生活差异很大,总被儿媳数落。很痛苦,也很无奈。
我听了后也感到没法安慰,只能默默地同情她,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想说......
也要多理解50一60年代的婆婆们,习惯和观念,是在脑海里根深蒂固,一下子是不容易改变的。要理解婆婆、关心婆婆,特别是婆婆从农村(或者其他城市)到了儿子儿媳家帮助看孙子孙女的。
背井离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由原来家里的女主人转变为儿子儿媳家的配角,心理上会落差很大,不仅体力上透支,心理上也是很累的,老公不在身边,有不开心的事情,连个说的人都没有,很孤独的。
总之,无论是婆婆还是儿媳,我们要真诚相待,多一点理解。
儿媳要理解婆婆这个年龄段的女人正好是更年期的阶段,也是身体心理最为脆弱的时候,最容易敏感多疑多虑。
婆婆也要理解儿媳刚当新手妈妈,产后激素变换剧烈,容易焦虑和抑郁。
互相依靠互相尊重,多点包容,为了全家的幸福一起努力,让这个世界充满着爱的阳光,让儿孙在和睦家庭里茁壮成长。
喜欢丝语的可以关注丝语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