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不害怕他人“说” 自己

2017-04-26 16:53:49 松果小编
故事  小刘,男,23岁,刚大学毕业,已经换了六家公司。每到一个公司,他都害怕别人说他,因为害怕,他每天都很紧张,最后都因过度紧张,不得不辞职。 换到新的公司,同样的情况又发生了。别人都忙忙碌碌,他小心再小心,没人开口批评,也没人对他不好,可他悄悄地设想着:“别出错,别说我。” 这里的“说”在小刘的心理上等同于批评或负面评价,是对他人否定态度的自我防御,因为严重的自卑感,丧失了“我”的价值存在。 “我什么也不是,我不配做好这个工作,不配受人尊重,我配不上我的职位....."自我概念的建构,及其低微,低到尘埃里。 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是写小说,更不是拍电影,没有台词,没有提前预设,每个人的口语都非常随意,随情绪脱口而出。 但往往“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有时候一句话,有人听着就受伤了,也有没有任何攻击的场景,自我设想,假想恐惧点,不断地刺激自我,四面楚歌。  心理解析前言  心理解析,探索自我是心理成长的必经之路,没有探索就没有成长,没有自我觉知,就没有完善,没有提升。要去多问”为什么“,在为什么里觉悟,心路也就自然而然的通了。 灵魂的东西,哪是技术和几个方法就好起来了?人生最难的就是认识自我,没有认识,哪里有路? 即便懂了,人格架构的重组和重塑,都是日久日长中修炼。所以有人成功了,有人永远是迷茫。 因为精神分析只对有精神分析头脑的人管用,否则,就继续糊涂里转圈玩吧。  小刘的心理有以下特点  1、敏感:在一个人的生命长河里,只有一个时期,就是婴儿期,可以得到身边人的百倍呵护。几个月大的孩子,人见人夸,这个时候是一生得到夸赞最多的阶段。小刘就停留在这个婴儿期的阶段里,渴望得到婴儿般的呵护,拥护和受人爱戴。 在这个心理寻求下,他不管场合,不分关系,到处寻求他人尊重,或在他人面前有高高再上的感觉,这是他一生的夙愿。只要满足了这个需求,才能让他满足,让他安全,也让他惬意和快乐。 没有满足呢,永远都在纠结,在内心里混乱和斗争。然后投射到他人,只要不符合他心意的,都是别人对他不好,只要别人不微笑的,都是对他有看法,只要他人不温柔的,都是在说他。这决定着他的一切苦怒哀乐。 成人的世界里,不会有人去照顾一个“小婴儿”。所以他只能自恋自伤。意思是,心理的发育停留在婴儿期,对爱的期待和渴望里。 没有跟着年龄,发育成社会人,因此不适应社会交往,不适应社会人之间的平等关系,甚至竞争关系。 心理觉悟:责无旁贷地成长心灵,不断提示,长大了,社会中,人和人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没人有责任围绕你,给你被爱的满足。 别人有资格拒绝你,更有权利选择是否和你做朋友,是否和你交往,是否认同你,是否支持你,是否喜欢你,甚至打击你,辱骂你,否定你。 爱和不爱,别人说了算,你哭,你闹,你烦,你伤,都是你的错,你的心,不是世界如何了,不是他人如何了,是你不适应社会。 2、早年的创伤:特别是母子关系,小刘与妈妈的关系,有无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是否得到充分的无条件的关爱和照顾,决定着他的核心人格,也影响着他一生的情感关系。 早年的心理创伤没有得到疗愈,就会一直期待着“妈妈般的爱进入人际关系”。 心理觉悟:早年和妈妈的关系会无意识中投射到现有的人际关系之中,哪怕有人对你真心,你依然无法识别他人的真诚,你还是会在自恋中控制他人,实现早年对妈妈的控制,不断复制到社会关系中,去需求,去渴望。 结果就是,你完全是失控的状况,走哪里,人际都不能实现控制他人,他人不会和你合作,然后你就会出现紧张,并在紧张里自卑。 你控制不了世界,你更不能改变他人,你只能完善你自己,让你的心变得柔软,变得宽容,学会爱别人,然后学会付出,学会博大和宽阔。 3、自我否定:因在早年没有一个安全的关系寄托,比如寄托到妈妈那里,或者朋友,或者其他亲人,没有一个安全的寄托感,就会转入自恋中来。 自己和自己玩,在自我世界里变得内向,变得孤独,更变得伤悲,然后容易自我否定,自己经常批评自己,对自我的否定和攻击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向外排解,内心的冲突就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心理障碍。 心理觉悟:需要一个温暖的人,他人的关系里获得鼓励,温暖的力量下,学会和人相处。 可以先从一个人开始,然后拓展更多的人。看相处中的心得体会,不断觉察自我。做不好就会被他人抛弃,哭泣不管用,只有成长心理。 4、投射:小刘带着对自我否定的心理,在面对他人的时候,就很自然投射到他人身上,以为是他人否定他,实际是他的心理引发了,甚至诱发了他人对他的态度。 这个很好理解,一个人带着黑色墨镜看世界,世界自然就成了黑色的。 心理觉悟:总是关注他人态度时,提示自己,要强大起来,先自我接纳,自我肯定,自我合理地看待自己,爱自己,这是“我”作为一个人的心理根基。 没有根基就如大楼,永远不能稳固心灵,风雨飘摇中哪里都感觉是对你不好的人。  成长方向最后的总结  解决小刘的心理问题,需要对自我不断的心理分析,需要专业化持久地进行解析,如果自助做不到,就寻求心岸姐姐的帮助。 首先要认知清楚自己的心理是怎么回事。不断探索自我,在探索中觉悟。然后从婴儿的心理成长为成人,适应人际关系的规则,在孤独里有美好的“关系”的导入,内心的伤就会修复不来,就会有新的成长。 和咨询师的关系就是疗愈,在关系里觉察,在关系里感受,也在关系里成长。没有好的关系,就没有心理的修复,没有好的关系,就没有”我“的重建。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