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儿在多年前遇到了那个男孩,那时的她,正处于痛苦之中。雨儿的爸爸是个“坏爸爸”,从小到大给予她的爱极少,在来大学之前他离开了。得重病的妈妈,身体更差,她不得不坚强起来,照顾妈妈,照顾这个家。她恨爸爸,让他们如此落魄。她努力学习,一定要考取大学让自己人生不同;她努力照顾妈妈,即使她很累很辛苦也要表现的很乐观,为的是妈妈开心;她努力照顾这个家,即使她已经力不从心,为的是不让这个家散了,其实内心还有个不愿承认的理由那就是等着爸爸回家。在该享受父母宠爱的年纪里她学会了长大。这时他出现了,他的爱给予她无限的支撑,她终于有了依靠。他们相爱了,她需要男人的爱哪怕现在他只是个男孩。他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她感受到自己像公主一样被宠爱着,只有在他面前她才觉得自己像个孩子。 一晃几年过去了,他们各在一方读着大学,她对他开始有了要求,越来越挑剔,有个更多的“蛮不讲理”,吵架逐增。寒假里男孩对雨儿提出了分手,他说,你爸爸欠你的,但是我不欠你。雨儿懂得他这次的坚决,但内心痛苦异常,因为她知道这又是一次痛苦的分离,内心有种撕裂的感觉,痛不欲生,仿佛比爸爸的离去还要让自己难以承受。她请假说要去静静,一周后回到学校,依然没有摆脱失恋的痛苦。无心上课,无心吃饭,无心睡觉,感觉心消失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至少要经历两次“诞生”。第一次是从妈妈的子宫里出生。子宫是婴儿完美的居所,离开这个居所,是一个痛苦的分析过程。但这个痛苦却换来一个新的生命。第二次是恋爱。我们一生中会和很多人建立许许多多的关系,但恋爱时我们生命中能自主建立的最亲密的关系。只论亲密度,亲子关系一点不比恋爱关系逊色。但亲子关系是天赐的,好父母也罢,坏父母也好,我们没的选择,只能接受,而恋爱关系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正因为可以选择,我们自己的人生才有了意义。而恋爱时一种特殊的选择。其实我们无意识中将恋爱当作了治疗,目的是为了修正童年的错误,其表现是,恋人多数时候是我们选中的理想父母。现实父母或多或少让我们不满意,我们心中都藏着一个理想父母的模型,他是我们选择恋人的基石。 荣伟玲说:恋爱是亲子关系的复制。如果童年幸福,我们就更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痛苦。 理想父母都有一个特点:能给予我们无条件的爱。我们自己需要这种无条件的爱,我们也知道恋人需要这种无条件的爱。所以在恋爱期,我们会积极地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或者用直白的方法,或者用狡猾的方法,总之对方会觉得:不论你做什么,我都会一如既往的爱你,我的爱没有条件。就像初恋、热恋期的雨儿和那个男孩。获得足够无条件的爱之后,我们会变成了孩子,恋人也如此。我们一起退行到童年。这时,我们互为对方理想的父母,又互为对方的孩子。无意识中,雨儿将恋爱当成了治疗,希望男孩扮演好爸爸的角色,给她宠爱,帮她摆脱曾经的痛苦。之初,男孩给予了她足够的爱,满足着雨儿来自无意识的愿望,扮演着理想父母的角色。但热恋期过后,我们就会把恋人当作现实的父母,以前对现实父母的那些不满,现在会转嫁到恋人头上。而且转嫁时,我们就是一个蛮不讲理的孩子。恋人越是爱我们,我们越是不讲理。这个时候便很容易产生不耐烦的情绪,导致不愿意给予恋人无条件的爱。就如蛮不讲理的雨儿以及不愿再给她无条件爱的男孩。其实雨儿该明白这多种不良情绪不是现在的恋人才产生的,而是过去所造成的。同时也需要恋人依然继续给予无条件的爱。只有二者都具备才能修复童年的创伤走入美好的爱情。但家庭中有好孩子,也有坏孩子,而且必然的是好家庭会养出好孩子,糟糕的家庭会养出坏孩子。而雨儿的家庭确是有点糟糕。 因为,恋爱不只是两个人现在的舞蹈,也是两个家庭过去的舞蹈,因为我们的舞步是在童年学会的。
每次失恋都是心灵的修复
2017-04-25 17:08:25
松果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