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妈妈谈产后抑郁症
2017-04-24 15:16:03
松果小编
很多女性都说她们在生产后享受着一种以前从未体验过的幸福感。这种因为创造了生命奇迹而带来的幸福感将帮助她们度过最初几天的困难——她们身心疲惫,并且担心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照顾新生婴儿的技能。也有很多新妈妈却没有这么幸运,她们经受着产后抑郁症的痛苦。产后抑郁症这个词对于大多数怀孕生育的女性来说并不陌生,身受其苦的人也不是少数。因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高达50%,只是很多人不明不白地过去了,不知道是这样的问题。只有自己调整和通过家人朋友帮助依然无法安然度过这段时期的人,通过求医求咨才明白自己是罹患了产后抑郁症。
我们接待的产后抑郁症大多是产后三个月之后无法恢复的,症状各种各样,但痛苦的心灵每个人都让我动容。现将产后抑郁症的各种情况说明一下,以便大家就尽早识别,尽早咨询,早日走出心灵沼泽。
1. 产前有征兆,产后问题显著
从怀孕开始,准妈妈们身体就开始出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味觉、嗅觉异常,精神萎靡,当然,精力不达时能力也在下降。生活工作都不能一如既往,但工作生活压力如旧,因而产生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没信心。想想现在都不能正常工作,那有了孩子,有了拖累怎么能不被生活压垮、不被社会淘汰?更有一些虽然事前已有计划,但事到临头才知道和自己之前的想像与计划有距离。一个要强的人,如果不能及时调整,问题就在这个阶段就出现了。到了产后,加上身体的巨大变化很难适应,育儿的压力也凸显出来,症状就越发明显了。对家人尤其是丈夫不满意,抱怨、担心、害怕,对自己没信心,对孩子过分担心等等,失眠、食欲差、缺乏,做恶梦,天天生活在担心恐惧中,郁郁寡欢。
2. 要强、追求完美的性格,对于养育孩子感到无力
不仅产后抑郁症,许多抑郁症的发生都与性格有关,对自己要求高,做事常常要尽善尽美,追求完美是很多心理问题的性格根源。很多妈妈说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由于睡眠太少而责任太多导致的彻底筋疲力尽,再加上女性可能力图使自己达到她所听到看到的超级妈妈标准——即所谓任何聪明健康的女性都能处理好所有事情。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她感觉到自己没有马上对这个完全依赖自己的小生命产生深厚的爱,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坏妈妈,是一个不正常的无情的妈妈。她们可能还会发现,自己的耐心和适应新角色的完美程度并不如预想的那样好。这样无助感、失控感产生了,产后抑郁症接踵而至。
3. 生育过程中经历痛苦和与生育相连相关的疾病
经历过巨大疼痛和身体变化的,这些记忆都在身体里,在产育之后常会出现恶梦连连,担忧恐惧,如果对这些现象不能识别、不清楚原因和此时身边理解支持关爱不足,就会产生不良情绪郁积,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可以想见,新妈妈本身要承受身体巨大变化的压力、养育新生命的压力、如果同时再有疾病发生的话,新妈妈们会心力交瘁,产生产后心理问题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产后抑郁症也称为“产后情绪低落”,是一种真实存在且通常后果较为严重的病症。产后抑郁症的症状包括睡眠和进食习惯的改变、易怒、情绪波动大、绝望、认为自己没用、经常哭泣以及难以集中注意力。此外,无精打采、对亲友冷淡、莫名其妙地焦虑以及头痛和心悸等某些身体不适,也都可能是抑郁症的症状。此外,遭受产后抑郁症的女性也可能发现自己对新生儿漠不关心,或者无端地害怕自己会伤害到婴儿。

尽管这些感觉会令新妈妈感到不安乃至恐惧,但它们都是常出现的产后症状。只要能够识别和合理干预就能顺利度过这段人生的特殊时期。
1.识别和重视:事情常常是这样的,听过也见过,问题到了自己身上时却不一定能认识到。所以,最重要的是先有一个清醒的警觉,当自己在这段时间发现这些情况时,要警觉起来,是不是产后抑郁症光临了?如果没有警觉,就会被产后抑郁所吞噬。有警觉就可以去了解、学习,继而求助,识别。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做了妈妈后,自己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宝贝的健康成长,一定要高度重视,让自己早日调整过来,让抑郁早日远离你的生活。
2.允许自己暂时的无力,试着去信任宝贝、信任家人和朋友。在自己做不到时,无力时、无助时,试着去接受这个状态,同意这个状态的存在,相信这个状态可以过去。因为几乎没有一个人在这段时期可以自然而然无师自通的,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历这个过程。生育期是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安然度过的,相信周围的人能够帮助你,相信你的宝宝是一个如别的宝宝一样是一个坚强的生命,他可以和你一起慢慢成熟,他可以等待你学会做妈妈,他可以等待你慢慢好起来。
3.学会求助。我们生来就是解决问题的,产后抑郁不是你,只是你遭遇到的一个问题,当我们解决不了时,得学会求助,就如我们当年不会做题去问同学问老师一样,去求助。把问题捂起来只能让问题进一步发酵,把小问题养成大问题。早日发现早日求助早日康复是你的心愿,也是我们的,千万不要等问题严重到影响到正常生活、影响到宝宝的正常养育、影响到夫妻关系的时候,到那时,你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心理咨询的过程不是治病,是让你的心灵学会转弯,看到自己的资源,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在咨询过程中学会和抑郁分离,找到本来的自己,那个不抑郁的、有能力的、可以克服困难往前走的自己。只有找到了这个自己,才能战胜抑郁,迎来新的生活,才能完胜抑郁,承担起让宝宝健康成长的重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