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圣贤人本来都希望世界上的人,大家都能安居乐业,过著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我们能够处处爱人,处处敬人,使世上的人,个个平安幸福,也就可以说是代替圣贤,使这个世界上人人都能够平安快乐了。 什么叫做成人之美呢?举例来说,若是把一块里面有玉的石头,随便乱丢抛弃,那末这块里面有玉的石头也只不过是和瓦片碎石一样,一文不值了。若是把它好好的加以雕刻琢磨,那么这块石头,就成了非常珍贵的宝物圭璋了。 一个人也是如此,也全是靠劝导提引;所以看到别人做一件善事,或者是这个人立志向上,而且他的资质足以造就的话;都应该好好的引导他,提拔他,使他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材;或是夸赞他,激励他,扶持他;若是有人冤枉他,就替他辩解冤屈,来替他分担无端被人恶意的毁谤,可以设法代替他,顶替他被毁谤的事实,减轻他所受的毁谤,这样叫做分谤。 务必要使他能够立身于社会,而后才算是尽了我的心意。大概通常的人,对那些与他不同类型的人,都不免有厌恶感,譬如小人恨君子,恶人恨善人。 在同一个乡里的人,都是善的少,不善的多。正因为不善的人很多,善的人少,所以善人处在世俗里,常常被恶人欺负,很难立得住脚,况且豪杰的性情大多数是刚正不屈,并且不注意修饰外表,世俗的眼光,见识不高,只看外表,就说长道短,随便批评;所以做善事也常常容易失败,善人也常常被人毁谤。 碰到这种情形,只有全靠仁人长者,才能纠正那些邪恶不正的人,教导指引他们改邪归正,保护,帮助善人,使他成立;像这样辟邪显正的功德,实在是最大的。 什么叫做劝人为善呢?一个人既然已经生在世上做了人,那一个没有良心呢?但是因为汲汲地追逐名利,弄得这世间忙碌不堪,只要有名利可得,就昧著良心,不择手段地去做,那就最容易堕落了。所以与别人往来相处,时常要留心观察这个人,若是看他要堕落了,就应该随时随地提醒他,警告他,开发他的糊涂昏乱。 譬如,看见他在长夜里做了一个浑浑噩噩的梦,一定要叫唤他,使他赶快清醒;又譬如看他长久陷落在烦恼里,一定要提拔他一把,使他头脑转为清凉。 像这样以恩待人,功德是最周遍,最广大的了。从前韩文公曾说:以口来劝人,只在一时,事情过了,也就忘了;并且别处的人,无法听到。以书来劝人,可以流传到百世,并且能传遍世界;所以做善书,有立言的大功德。 这里说以口来劝,用书来劝人为善,与前面所讲的与人为善比较起来,虽然较注重形式的痕迹,但是这种对症下药的事,时常会有特殊的效果;这种方法是不可以放弃的。 并且劝人也得要劝的得当,譬如这个人太倔强,不可以用话来劝,你若是用话去劝了,不但是白劝,所劝的话,也成了废话,这叫做失言。如果这个人性情温顺,可以用话来劝,你却是不劝,错过了劝人为善的机会,这叫做失人。失言失人,都是自己智慧不够,分辨不出来,就应该自己仔细反省检讨;如此才能不失言,也不失人。 什么叫做救人危急呢?患难颠沛的事情,在人的一生当中,都是常有的。假使偶而碰到患, 难危急的人,应该要将他的痛苦,当做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一样,赶快设法解救,看他有什么被人冤屈压迫的事情,或是用话语帮助他申辩明白,或是用种种的方法来救济他的困苦。明朝的崔子曾经说:恩惠不在乎大小,只要在别人危急的时候,赶紧去帮助他就可以了。这句话真正是仁者的话呀! 什么叫做兴建大利呢?讲小的,在一个乡中,讲大的,在一个县内,凡是有益公众的事,最应该发起兴建。或是开辟水道来灌溉农田;或是建筑堤岸来预防水灾;或是修筑桥梁,使行旅交通方便,或是施送茶饭,救济饥饿口渴的人。 随时遇到机会,都要劝导大家,同心协力,出钱出力来兴建;纵然有别人在暗中毁谤你,中伤你;你也不要为了避嫌疑就不去做,也不要怕辛苦,担心别人嫉妒怨恨,就推托不做,这都是不可以的。 什么叫做舍财作福呢?佛门里的万种善行,以布施为最重要。讲到布施,就只有一个舍字,什么都舍得,就合佛的意思了。 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什么都肯舍;譬如自己身上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念头,没有一样不肯舍掉。譬如,佛陀曾在因地修行的时候,舍身饲虎。 在身外的色、声、香、味、触、法,也都可以一概舍弃。一个人所有的一切,没有一样不可以舍掉,能够如此,那就身心清净,没有烦恼,就如同佛菩萨了。 若是不能什么都舍,那就先从钱财上著手布施。世间人都把穿衣吃饭,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因此,钱财上的布施也最为重要;如果我能够痛痛快快地施舍钱财;对内而言,可以破除我小器的毛病;对外而言,则可救济别人的急难。 不过钱财不易看破,起初做起来,难免会有一些勉强,只要舍惯了,心中自然安逸,也就没有什么舍不得了。这是最容易消除自己的贪念私心,也可以除掉自己对钱财的执著与吝啬。 什么叫做护持正法呢?法是千万年来,有灵性的有情生命的眼目,也是真理的准绳;但是法有正有邪,如果没有正法,如何能够参加帮助天地造化之功呢?怎样会使得各式各样的人以及种种的东西,都能够像裁布成衣那样的成功呢?怎样可以脱出那种种的迷惑,离开那种种的束缚呢?怎样可以建设整理世上一切的事情,和逃出这个污秽世界,生死轮回的苦海呢?这都需要靠有了正法,才像有了光明的大路可走。 所以凡是看到圣贤的寺庙,图像,经典,遗训,都要加以敬重;至于有破损不完全的,都应该要修补,整理。而讲到佛门正法,尤其应该敬重的加以传播宣扬,使大家都重视,才可以上报佛的恩德,这些都是更应该加以全力去实践的。 什么叫做敬重尊长呢?家里的父亲,兄长,国家的君王,长官;以及凡是年岁,道德,职位,见识高的人,都应该格外虔诚的去敬重他们。 在家里侍奉父母,要有深爱父母的心,与委婉和顺的容貌;而且声要和,气要平;这样不断地薰染成习惯,就变成自然的好性情,这就是和气可以感勤天心的根本办法。 出门在外侍候君王,不论什么事,都应该依照国法去做;不可以为君王不知道,自己就可以随意乱做呀!办一个犯罪的人,不论他的罪轻或重,都要仔细审问,公平地执法;不可以为君王不知道,就可以作威作福冤枉人! 服侍君王,像面对上天一样的恭敬,这是古人所订的规范,这种地方关系阴德最大。你们试看,凡是忠孝人家,他们的子孙,没有不发达久远而且前途兴旺的,所以一定要小心谨慎的去做。 什么叫做爱惜物命呢?要知道一个人之所以能够算他是人,就是在他有这一片恻隐的心罢了。所以孟子说:没有恻隐之心就不是人。 求仁的,就是求这一片恻隐之心;积德的,也就是积这一片恻隐的心。有恻隐心就是仁;有恻隐心,就是德。没有恻隐心,就是无仁心,没道德。周礼上曾说:每年正月的时候,正是畜牲最容易怀孕的期间,这时候祭品勿用母的。因为要预防畜牲肚里有胎儿的缘故。 孟子说:君子不肯住在厨房附近。就是要保全自己的恻隐之心,所以,前辈有四种肉不吃的禁忌。譬如说,听到动物被杀的声音,不吃,或者在它被杀的时候看见,不吃;或者是自己养大的,不吃,或专门为我杀的,不吃。后辈的人,若要学习前辈的仁慈心,一下子做不到断食荤腥,也应该依照前辈的办法,禁戒少吃。 照佛法来讲,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因为前生造了孽而投胎做畜牲;等到它们的罪孽还完了后,仍然可以投胎做人的。做人以后若是肯修行,也可以修成佛。那么我今生所吃的肉,难保不就是吃了未来佛的肉,并且现在的畜牲,在无量过去的前世中,也一定曾经做过人;那么它们可能曾做过我前生中的父母,妻子,亲族,朋友,我今天吃的肉,可能就是吃我前生的父母,妻子,亲族,朋友的肉了。而今天我做人,它做畜牲,我吃它,我就造了杀孽,与它结下冤仇。如果被我吃的畜牲,来世它的孽债还清了,投生做了人,而我却因为杀生造孽,投胎做畜牲,恐怕他也要报复我杀他之仇,而来杀我,吃我了。这样说来,还能杀生么?肉还能吃得下吗?况且吃肉就算味道好,也不过是经过嘴里到喉咙那段时候,还觉得有味道,等到咽了下去,还有什么味道?与素菜有什么两样,为什么一定要杀生造孽呢? 虽然一时做不到不吃肉,也应该渐渐地减少吃肉,直到完全不吃。这样子慈悲心就会愈来愈增加。不但杀生应戒,就是那些极小,不论愚蠢的或是有灵性的,凡是有生命的,都应该禁止伤害它们的性命。像要用丝来做衣服,就把蚕茧放在水里烧,那要伤害多少蚕的性命?掘地种田,要杀害地下多少虫的性命;想想我们穿的衣、吃的饭,是从那里来的呢?都是杀它们的命,来养活我们自己;所以糟蹋粮食,浪费东西的罪孽,实在也应该与杀生的罪孽相等。至于随手误伤的生命,脚下误踏而死的生命,又不晓得有多少,这都应该要设法防止。宋朝的苏东坡有首诗说: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意思是说:恐怕老鼠饿死,所以为老鼠留些饭;哀怜飞蛾扑到灯上烫死,所以灯也不点。这话是多么的仁厚慈悲呀! 善事无穷无尽,那能说得完;只要把上边说的十件事,加以推广发扬,那么无数的功德,就都完备了。 【救济众人事,种类有很多,简单而言之,大概有十种,与人为善一呀!爱敬存心二,成人之美三呀!劝人为善四,救人危急五呀!兴建大利六,舍财作福七呀!护持正法八,敬重尊长九呀!爱惜物命十呀,爱惜物命十。】 第四篇 谦德之效 第三篇所说的,都是积善的方法,能够积善,自然最好,但人在社会上,不能不和人来往,做人的方法必须加以讲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了。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到大众广泛的支持与信任,而懂得谦虚,便更知道‘日新又新’的重要;不但学问要求进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样样都要求进步。所有种种的好处,都从谦虚上得来,所以称为谦德。这一篇专讲谦虚的好处,谦虚的效验;大家要仔细的研究,不可以囫囵吞枣,那就必定能够得到大的利益。 【书经说:满招损呀!谦受益,自满的就要招损害;谦虚的就会受到益呀!受到益。】 易经谦卦上说:天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亏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益处。地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也要使他改变,不能让他永远满足;而谦虚的要使他滋润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经过,必定会充满了他的缺陷。鬼神的道理,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受害,谦虚的便使他受福。人的道理,都是厌恶骄傲自满的人,而喜欢谦虚的人。 这样看来,天、地、鬼、神、人、都看重谦虚的一边。易经上六十四卦,所讲的都是天地阴阳变化的道理,教人做人的方法。每一卦爻中,有凶有吉,凶卦是警戒人去恶从善,吉卦是勉励人要日新又新,唯有这个谦卦,每一爻都吉祥。书经上也讲:自满,就会遭到损害,自谦,就会受到益处。 我好几次和许多人去参加考试,每次都看到贫寒的读书人,快要发达考中的时候,脸上一定有一片谦和,而且安详的光采发出来,仿佛可以用手捧住的样子。 辛未年,我到京城去会试,我的同乡嘉善人一起去参加会试的,大约有十个人,只有丁敬宇,这个人最年轻,而且非常谦虚,我告诉同去会试的费锦坡讲:这位老兄,今年一定考中。费锦坡问我说:怎样能看出来呢? 我说:只有谦虚的人,可以承受福报。老兄你看我们十人当中,有诚实厚道,一切事情,不敢抢在人前,像敬宇的吗?有恭恭敬敬,一切多肯顺受,小心谦逊,像敬宇的吗?有受人侮辱而不回答,听到人家毁谤他而不去争辩,像敬宇的吗?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就是天地鬼神,也都要保佑他,岂有不发达的道理?等到放榜,丁敬宇果然考中了。 丁丑年在京城里,和冯开之住在一起,看见他总是虚心自谦,面容和顺,一点也不骄傲,大大的改变了他小时候的那种习气。他有一位正直又诚实的朋友季霁岩,时常当面指责他的错处,但却只看到他,平心静气地接受朋友的责备,从来不反驳一句话。我告诉他说:一个人有福,一定有福的根苗;有祸,也一定有祸的预兆。只要这个心能够谦虚,上天一定会帮助他,你老兄今年必定能够登第了!后来冯开之果然真的考中了。 赵裕峰,名光远,是山东省冠县人;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后来又考会试,却多次不中。他的父亲做嘉善县的主任秘书,裕峰随同他父亲上任。裕峰非常羡慕嘉善县名士钱明吾的学问,就拿自己的文章去见他,那晓得这位钱先生,竟然拿起笔来,把他的文章都涂掉了。裕峰不但不发火,并且心服口服,赶紧把自己文章的缺失改了。如此虚心用功的年轻人,实在是少有,到了明年,裕峰就考中了。 壬辰年我入京城去觐见皇帝,见到一位叫夏建所的读书人,看到他的气质,虚怀若谷,毫无一点骄傲的神气,而且他那谦虚的光采,就像会逼近人的样子。我回来告诉朋友说:凡是上天要使这个人发达,在没有发他的福时,一定先发他的智慧,这种智慧一发,那就使浮滑的人自然会变得诚实,放肆的人也就自动收敛了,建所他温和善良到这种地步,是已发了智慧了,上天一定要发他的福了。等到放榜的时候,建所果然考中了。 江阴有一位读书人。名叫张畏岩,他的学问积得很深,文章做得很好,在许多读书人当中,很有名声。甲午年南京乡试,他借住在一处去寺院里,等到放榜,榜上没有他的名字,他不服气,大骂考官,眼睛不清楚,看不出他的文章好。那时候有一个道士在旁微笑,张畏岩马上就把怒火发在道士的身上。道士说:你的文章一定不好。张畏岩更加的发怒说:你没有看到我的文章,怎么知道我写得不好呢?道士说:我常听人说,做文章最要紧的,是心平气和,现在听到你大骂考官,表示你的心非常不平,气也太暴了,你的文章怎么会好呢? 张畏岩听了道士的话,倒不觉的屈服了,因此,就转过来向道士请教。道士说:要考中功名,全要靠命,命里不该中,文章虽好,也没益处,仍不会考中,一定要你自己改变改变。 张畏岩问道:既然是命,怎样去改变呢?道士说:造命的权,虽然在天,立命的权,还是在我;只要你肯尽力去做善事,多积阴德,什么福不可求得呢? 张畏岩说:我是一个穷读书人,能做什么善事呢? 道士说:行善事,积阴功,都是从这个心做出来的。只要常常存做善事,积阴功的心,功德就无量无边了。就像谦虚这件事,又不要花钱,你为什么不自我反省,自己工夫太浅,不能谦虚,反而骂考官不公平呢? 张畏岩听了道士的话,从此以后就压低一向骄傲的志向,自己很留意把持住自己,勿走错了路,天天加功夫去修善,天天加功夫去积德。到了丁酉年,有一天,他做梦到一处很高的房屋里去,看到一本考试录取的名册,中间有许多的缺行。他看不懂,就问旁边的人说:这是什么?那个人说:这是今年考试录取的名册。而张畏岩问:为什么名册内有这么多的缺行?那个人又回答说:阴间对那些考试的人,每三年考查一次,一定要积德,没有过失,这册里才会有名字。像名册前面的缺额,都是从前本该考中,但是因为他们最近犯了有罪过的事情,才把名字去掉的。 后来那个人又指了一行说:你三年来,很留心的把持住自己,没犯罪过,或者是应该补上这个空缺了,希望你珍重自爱,勿犯过失!果然张畏岩就在这次的会考,考中了第一百零五名。 【造命的权在天,立命的权在我,只要肯努力,多做善, 事积阴德呀!积阴德,什么福报求不得呀?求不得?】 从上面所讲的看来,举头三尺高,一定有神明在监察著人的行为。因此,利人,吉祥的事情,都应该赶快的去做;凶险,损人的事,应该避免,不要去做,这是可以由我自己决定的,只要我存好心,约束一切不善的行为,丝毫不得罪天地鬼神,而且还要虚心,自己肯迁就不骄傲,使得天地鬼神,时时哀怜我,才可以有福的根基,那些满怀傲气的人,一定不是远大的器量,就算能发达,也不会长久地享受福报。稍有见识的人,一定不肯把自己肚量,弄得很狭窄,而自己拒绝可以得到的福,况且谦虚的人,他还有地方可以受到教导,若人不谦虚,谁肯去教他? 并且谦虚的人,肯学别人的好处,别人有善的行动,就去学他,那么得到的善行,就没有穷尽了。尤其是进德修业的人,一定所不可缺少的啊! 【举头三尺高呀!决定有神明,不但要存好心,而且要虚心,不可以做坏事,还要肯迁就,天地鬼神呀,千万莫得罪啊!莫得罪!】 古人有几句老话说:有心要求功名的,一定可以得到功名;有心要求富贵的,一定可以得到富贵。一个人有远大的志向,就像树有根一样;树有根,就会生出丫枝花叶来。 人要立定了这种伟大的志向,必须在每一个念头上,都要谦虚,即使碰到像灰尘一样极小的事情,也要使别人方便,能够做到这样,自然会感动天地了。 而造福全在我自己,自己真心要造,就能够造成。像现在那些求取功名的人,当初那有什么真心,不过是一时的兴致罢了;兴致来了,就去求,兴致退了,就停止,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喜好音乐,若是到了极点,那么齐国的国运大概可以兴旺了。但是大王喜好音乐,只是个人在追求快乐罢了,若是能把个人追求快乐的心,推广到与民同乐,使百姓都快乐,那么齐国还有不兴旺的么? 我看求科名,也是这样,要把求科名的心,落实推广到积德行善上;并且要尽心尽力地去做,那么命运与福报,就都能够由我自己决定了! 各位听众朋友,在听完了《了凡四训有声书》之后,您的内心一定是感触很多,觉得获益匪浅,这的的确确是一部扣人心弦,净化人心的有声书;而了凡四训这本书的原文,文字非常的优美典雅,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并不难了解,但是其中所深藏宇宙人生的道理,却是非常的深奥,必须用心体会,才能有得于心。 所以盼望各位听众朋友,在听过录音带以后,最好能够熟读了凡四训的原文三百遍;必定能够信心益增,效法了凡先生立命精神的决心,会更加的坚定;进而身体力行,断恶修善。于是而个人的学业,事业,家庭均能圆满,成圣成贤,也是指日可待的。 为了利益大众,广为流传,在此我们声明,了凡四训有声书并没有所谓‘智慧财产权’的问题,非常欢迎善心人士大力提倡翻录,提供各级学校教学参考,来协助我们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建设;并且能净化社会人心,提升道德观念;大家都学了凡精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行善积德,服务人群,如果说人人能够如此,国家前途一定光明,世界一片祥和。 整理人的话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一生奉行“太上感应篇”的精华所得。 开头所以先谈“立命之学”,是为了勉励世人奋发向上,不要自暴自弃,因为人生的气数,虽由前生造因而定,但命运的好坏,却随着此生心性之状态而改变,因此以立命之说开宗明义。 第二篇接着讲“改过之法”,是因为一般人,都自认自己是无过失之人,而不知改过行善,试想不知改过之人,就像漏了底的容器,行善也收不到效果。 为人若诸恶不改,众善奉行,则功过相抵,等于没作。若诸恶不改,只略行数善,则就只见祸不见福。因此说:改过是立命的下手工夫,所以第二篇奠上“改过之法”。 人若知过能改,但不晓得行善的道理,也是徒劳无益,因此第三篇接着谈“积善之方”,淋漓尽致的分析行善的道理与方法。 初学行善之人,难免会像穷小子忽然变成暴发户,会有傲慢天下,藐视一切的骄傲作风,因此末篇以“谦德之效”,叮咛“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人能谦虚为怀,则行善惟恐不足,才能使“立命”收到效果,而达致改造命运的目的。 总而言之,“了凡四训”,虽曰“四训”,其实是一气呵成的一篇“立命道理”,确确实实是人生之“至理名言”。 各位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末学首先要恭喜您,能够听完‘了凡四训有声书’。这是很不简单的,如果您没有具足相当的善根、福德、因缘,就可能没机会听到,甚至听了也不能听到心里,内心的震动、感受,自然也不强烈;相信诸位听完的感受一定很深、而且是法喜充满,所以向各位祝贺。 如果您想要继续研究‘了凡四训’,末学向各位建议,最好能够听‘了凡四训文教基金会’制作的当代佛门高僧,净空法师演述的‘了凡四训讲记广播剧’录音带,共有十八卷,相当的精彩,并应熟读了凡四训原文三百遍,而且要依教奉行,如此,您对自己的命运,就有相当的把握。 中国人常讲到积德,‘了凡四训’也强调行善积德,而中国最会积德的人是谁呢?就是孔子,孔子积了百代之德,所以他的子孙,七十三代的孔德成先生,以前是考试院院长;现在是总统府资政。 中国第二位会积德的就是宋朝的宰相范仲淹,范仲淹积了千年之德,所以范氏的子孙,到现在还是很兴旺。所以‘德’相当的重要,所谓:‘有德者保之,无德者失之。’小至个人的身家性命财产,大至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存亡兴废,跟这个‘德’字有相当大的因果关系,可惜一般人多未能深入的了解,而秦始皇若是知道这个道理,就不会焚书坑儒。他也想使子孙万世而为皇,只要积德,秦朝的基业,一样也可以保持相当的长远;但是他不了解这个道理,所以十五年就垮了。而且子孙都很惨。这是历史的经验教训,相当的发人深省。 一般人,对命运多是感到很迷茫,论语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所以要知命,也不简单。因为这个学问很深,如果对命运真正的了解,自然就理得心安,不可能怨天尤人了。我们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乱象,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而了凡四训这本书,对于人心来讲,有相当大的稳定作用和净化效果。所以,希望社会贤达、政府官员,都能提倡。 这个对国家社会的安定,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力量,如果了凡四训这套录音带,能够有三百万套在台湾流通,相信我们的社会风气会为之一变,人心道德会为之一振,这是可以预估的。 而且这套录音带并没有版权,欢迎大家助录、弘扬;我们学会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把这本改造命运的宝典,推荐给世界上每一个人,所以已经有了英文的翻译和英文有声书的出版。这对促进世界和平、人类幸福,必定会有相当深广的影响。 另外,了凡四训讲到布施,我们的钱财要舍,确实不容易,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韩愈讲过:‘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所以我们赞助了凡四训等于是财布施,而这种财施,还有两种的效果在里面;就是法施和无畏施;法施是使人闻到正法,闻到正法能使人心安法喜;而远离烦恼,心无恐怖就是无畏施也具足了。所以我们在‘了凡四训’行财布施,法施和无畏施,也都圆满具足了! 最后希望大家给我们指教、支持、与赞助,谢谢各位! 功过格(参云栖大师自知录) 附录 云谷禅师授袁了凡功过格参云栖大师自知录 陈癸丞提供 准百功: 救免一人死。完一妇女节。阻人不溺一子女。为人延一嗣。 准五十功: 免堕一胎。当欲染境,守正不染。收养一无倚。葬一无主骸骨。救免一人流离。救免一人军徒重罪。白一人冤。发一言利及百姓。 准三十功: 施一葬地与无土之家。化一为非者改行。度一受戒弟子。完聚一人夫妇。收养一无主遗弃门孩。成就一人德业。 准十功: 荐引一有德人。除一人害。编纂一切众经法。以方术治一人重病。发至德之言。有财势可使而不使。善遗妾婢。救一有力报人之畜命。 准五功: 劝息一人讼。传人一保益性命事。编纂一保益性命经法。以方术救一人轻疾。劝止传播人恶。供养一贤善人。祈福禳灾等,但许善愿不杀生。救一无力报人之畜命。 准三功: 受一横不嗔。任一谤不辩。受一逆耳言。免一应责人。劝养蚕、渔人、猎人、屠人等改业。葬一自死畜类。 准一功: 赞一人善。掩一人恶。劝息一人争。阻人一非为事。济一人饥。留无归人一宿。救一人寒。施药一服。施行劝济人书文。诵经一卷。礼忏百拜。诵佛号千声。讲演善法。谕及十人。兴事利及十人。拾得遗字一千。饭一僧。护持僧众一人。不拒乞人。接济人畜一时疲顿。见人有忧,善为解慰。肉食人持斋一日。见杀不食。闻杀不食。为己杀不食。葬一自死禽类。放一生。救一细微湿化之属命。作功果荐沉魂。散钱粟衣帛济人。饶人债负。还人遗物。不义之财不取。代人完纳债负。让地让产。劝人出财作种种功德。不负寄托财物。建仓平粜、修造路桥、疏河掘井、修置三宝寺院、造三宝尊像及施香烛灯油等物、施茶水、舍棺木一切方便等事。自‘作功果’以下,俱以百钱为一功。 准百过: 致一人死。失一妇女节。赞人溺一子女。绝一人嗣。 准五十过: 堕一胎。破一人婚。抛一人骸。谋人妻女。致一人流离。致一人军徒重罪。教人不忠不孝大恶等事。发一言害及百姓。 准三十过: 造谤污陷一人。摘发一人阴私与行止事。唆一人讼。毁一人戒行。反背师长。抵触父兄。离间人骨肉。荒年积囤五谷不粜生索。 准十过: 排摈一有德人。荐用一匪人。平人一冢。凌孤逼寡。受畜一失节妇。畜一杀众生具。恶语向尊亲、师长、良儒。修合害人毒药。非法用刑。毁坏一切正法经典。诵经时,心中杂想恶事。以外道邪法授人。发损德之言。杀一有力报人之畜命。
了凡四训白话文(4)
2017-04-18 18:08:16
松果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