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 界

2020-04-04 15:23:13 松果小编
张大哥是县政府一个部门的领导,为人热情、直爽,不爱占便宜,也不吃亏,人缘很好。 张哥平时随和、开朗,可是,周围的人都对他十分礼敬,很少有人表现随便。我曾以为,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古语不是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吗?后来,在一个场合的经历让我领悟到,张大哥的受人礼敬远不是他与人为善那么简单。 那是一个婚庆的场合。中午、酒店,张大哥周围照例聚拢着一群人。因为遇到了几个平时难得见面的故交,哥几个竟破例在婚宴的酒席上推杯换盏起来。席间,有一哥们在谈话中得知跟张大哥是同乡,还是中学校友,顿时觉得亲近起来。来言去语的交流,这哥们就跟张大哥开起了有些失当的玩笑。说第一遍的时候,张大哥没有搭茬,这哥们以为张大哥没有听见,又大声说了一遍。这次,张大哥的反应让我简直有些错愕:只见他聚敛了目光,两眼直视开玩笑的哥们,叫着对方的名字,声音不大,语气平和但坚定有力的说:“我觉得我们之间的关系,还不能开这种玩笑!”对方立马意识到了自己的冒失,酒醒了一半,赶紧赔礼道歉。张大哥也不纠缠,没事似的张罗喝酒。后来,这哥们竟跟张大哥处得相当好,总在别人面前给张哥点赞。 这件事对我特别震撼。张大哥当时犀利的眼神摄人心魄,就像老虎的领地被别的野兽侵占了一样。让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个原因,是我本来对边界概念的模糊。其实,我也曾经遭遇过类似的事情,但为了顾全对方的脸面和现场的氛围(实际上是对矛盾冲突的恐惧),竟违心地逢迎过去了。而过后,却对对方十分厌恶,懒得再去搭理。 张大哥还有一件事在坊间流传颇广。大哥是部门领导,与他业务相关的另一部门的副职跟他相处甚欢,彼此称兄道弟。兄弟部门的业务有用到张大哥的,他总是毫不保留的支持。一来二去,久成自然,副职有两次没有通过张大哥就直接调用他的手下。张大哥知道后,当着很多人的面毫不客气的训斥了那个副职:“我的部门都归你领导是吗?”副职很没面子,但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妥。事后,大哥请他吃饭,为自己的“冲动”抱歉,二人和好如初。 因为这件事,大家谈起张大哥,比较一致的评价有两点,一是这人仗义,二是这人不好惹。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美国电影《绿皮书》,其丰富的内涵不待细说,其中有一个情节令我印象深刻:黑人钢琴家去南方巡回演出,雇佣社会经验丰富的托尼为自己开车。合同规定,托尼只负责开车和安排食宿。启程的时候,其他随行人员让托尼把行李装进车厢,被托尼断然拒绝:“那不是我的工作!”然而,在许多关键的时刻,托尼却能主动担当,以其硬朗的个性和圆融的智慧化解了一次次的危机。最后,托尼和博士成了好朋友。试想,如果当初托尼违心地承担不该自己完成的工作,内心势必要产生抵触的情绪,这样的情绪得不到排解,又怎么能主动担当,处理好与别人的关系呢? 人与人之间相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是常态。在矛盾面前,有人拒绝、愤怒,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纯净无染的,最后因至察无徒而成了孤家寡人;也有人退缩、忍让,以为那样才是善良,却在内心里积攒了怨怼,疏远了感情。其实,矛盾就像米饭里的沙子,不能因为一粒沙子就倒掉整碗的米饭,也不应把沙子囫囵咽进肚里,吃进嘴里的沙子,只要吐出来就没事了。而事先画好边界,则是对沙砾的过滤,会避免很多麻烦的产生。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与人相处的边界感也各有差异。孔子所说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则不逊,远之则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也远不止地位低微的人,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涉及这个问题。所以,当齐景公向孔子问政的时候,孔子只说了八个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子君臣各当其位,厘清边界,自然就中规中矩,政治昌明了。 边界问题绝非小事,是多数矛盾的根源。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莫不如此。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