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管理情绪的方法:我是不是小题大做了?

2020-04-06 22:20:31 松果小编
小题大做是我们常会犯的错误之一。本来一个很小的问题,也许就在我们的再三思虑中,变成了可能毁掉我们生活的大障碍。 我就很容易把生活中的小事情思考很多,比如前几天的学生更换辅导员的事情,思前想后;比如去年发现一只蟑螂可以惊吓出3000多字的闲言碎语。想太多,是不是有病?其实,这是意识流的现象,是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的,思考是一种习惯,而如果一直沉浸在思考中,可能就需要自己问一下“是不是小题大做了?”评估一下自己的状态。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扎詹姆斯提出的“意识流”这个词。Stream of consciousness,人的意识内容是源源不断的,并且是不断变化的,即思维没有空白。 电影《升级》里当一个人有两个意识的时候,就形成了两个人格。而实际上,一个意识是千变万化的,可以形成多种人格,只不过各有主流意识叫做价值观,从而做出不同的选择了。琐碎的意识过多,才会形成很多无谓的烦恼和焦虑。 反省心理学根据意识的内容,把意识流分为信息意识流、情绪意识流、欲望(意志)意识流;根据意识流的来源和形式的不同,把意识流分为内吸流、内闯流、外吸流、外闯流四大意识流。 内吸流:人脑联想的过程; 外吸流:人脑观察的时候; 内闯流:人脑思想开小差的过程以及强迫思维、幻听 、幻视、幻嗅、思维插入等心理疾病之症状的过程; 外闯流:外界的声音、视像等信息意外地进入意识的过程。 强迫症中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也是由内闯流所引起的,其过程为:内闯流——强迫观念——强迫动作,人脑灵感、直觉、想像等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就是四个意识流之间的切换过程。 “我是不是小题大做了?”经常用这个问题来评估自己的现有状况,并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 正如杨绛先生说的“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所以,解决焦虑和烦恼的一种办法就是去做事。跑步、读书、看电影、聊天、逛街、、、、等等,只要我们是可以做的事情就尽量去做。 实际上,生活中真正的大障碍屈指可数,许多问题之所以成为了大障碍,或者因为是自我恐吓,或者是听信了别人的消极想法,或者是没有给自己积极设问。 在文学作品中,意识流是很常见的手法,比如《墙上的斑点》全文就是围绕主人公在家看到自己的墙上的一个小黑点,引发了她对那个小黑点有关的她能想到的一切思绪。这些思绪杂乱,没有传统小说的故事情节,高潮部分等等。只是主人公的一些想法和意识而已(我读这样的作品很烦,搞不清楚说的是啥,其实作品就没写啥)。最后发现那黑点其实是蜗牛。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