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的潜意识”,大家一起构成“命运共同体”,同生共死。

2020-04-20 21:29:30 宋杨【情感】
笔者:宋杨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大可以用“孩子是父母的潜意识(无意识)”来描述。不小心加以区分,父亲和母亲的生命历程,便会成为命运的重复,特别是那些惨痛的经验教训。我们所知道的是,强烈的痛苦或是其他的感觉对人的冲击力往往是非常巨大的。比如说我们只是平常的走在大街上时,旁边的人只是在比较理性的沟通和交流并不会有多吸引我们。而当我们平常的走在大街上时,旁边的人突然猛烈的大吼,或是猛烈的跟旁人起冲突你反应不及时,这种对人的冲击力是巨大的。 跟陌生人的互动的关系间,尚且如此。那么对于我们与所在意的人的关系而言,当他们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来个非常猛烈的反差如:剧烈的吵架、打架、被骂、被打、亲人情绪失控、行为激烈甚至失常时…这种猛烈的反差给到自己时,有时候我们会记得发生了什么,有些时候会压抑掉这种剧烈的不舒服,用合理化的理由——他可能是…来给到自己和关系一个台阶。只是那些未面对的情绪,并不会就此消失,它会变成自己和那个带来猛烈刺激的人在关系中重要的纽结点。在自己的印象中便会模糊或是明晰的留下“他是可怕…的一个人”的印记;而这印记之后,附着着一个镜像印象“我是胆小…的一个人的印记”。在关系间,我们便是如此认识自己和他人的。通过发生的事件,形成一个主观的印象(感觉、想法、行为)去标记他人和自己。 那些对我们来说越是重要的人,从常规来讲父亲、母亲、及同胞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直系亲属给到我们的影响也是相对程度上更明显和深刻的。这些影响并非一定是发生某个大事件(如:家庭破产、父母离婚、家人去世、意外迫害…)才造成的,相反大事件因为它比较巨大,并且对家族和个人都有一定的意义故而总是不容易被遗忘的。而那些渗透在生活中的细小片段(如:父亲母亲总是为了财米油盐之类的事情争吵、父亲母亲长期互动非常少、父亲母亲的互动模式及家庭互动模式:在妈妈感到焦虑时父亲总是跑开之类)的威力也是巨大的。 从我个人理解起来,以上在人未成年前,父亲和母亲与孩子是一个上下的序列关系,“18岁成年”这个大他者——法律(规则)在人类通用象征中,会把孩子和父亲母亲进行一个分离。从人的角度来说,人有三次出生:第一次是肉身出生——胎儿被分娩;第二次是作为个体登录社会的独立成人——个体被家庭分娩;第三次正如肉身出生到个体登录社会独立成人般,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里的成长指向——心理成人化。第三次出生实际也可以说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心理上完成分离,从作为父亲及母亲共同的孩子,共同的潜意识(无意识)合体走向独立主体的过程。人的生命从自己的父亲及母亲那来,而在心理上未足够意识化前,这个孩子始终只是父亲母亲的孩子(无意识合体);重复的是父亲和母亲的(潜意识)无意识命运。古人说“命与生俱来”!一方面这种与生俱来是从“我”出生时,便已经写入了“我”的生命结构中的传承。传承了什么呢?“我的身体、我的心灵、我的一切”。 所以既然“我”传承了父母的一切并且那已经成为了“我的一切”,与父亲及母亲自然是没法儿完全分割的。那听起来重复父亲或是母亲的无意识命运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其实不然,要打破这种重复,也就是在第三次出生心理成年后,才可以慢慢一点一点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轨迹。当然自己轨迹的基础还是父亲及母亲包括那些重要他人的无意识,只是这时候,明显可以看到父亲及母亲的路是什么,同时也可以明确的清楚自己可以不走那条路,而非只是凭着被莫名其妙自己不知的感觉驱使着去重复那些父亲及母亲的无意识。 那问题来啦,作为一个已经18岁的成年人,怎么让自己完成“第三次出生”也就是心理成年呢?从我个人探索的角度能提供的答案(仅供参考):1.尽可能去意识化自己是怎么回事,找到自己的感觉。比如说关注自己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情时,自己的感觉、反应、想法、行为(个人模式)是如何运作的。2.这些个人模式与自己的父亲母亲他们的模式有怎样的关联,跟自己曾经小时候发生的什么事件在激发了相似的模式?自动模式运作时带给自己的好处是什么?如果痛苦为什么不愿意舍弃这种模式(模式不光包含个人模式,还包括与人的人际互动,亲密关系反应模式等等,也可以简单的说尽可能的觉察关于自己的一切)?3.哪些是为之痛苦的,尽量调整,不能调整便接受。 毕竟那些父亲及母亲的潜意识(无意识),并不能机械化的像是把全身血液换掉那么简单(从操作层面来说也很难,可是人也不是机器,无法操作。这倒是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选择自杀:直接毁灭和切断任何与父母有关的联系)。父母生我,一切皆从他们来。一脉相承,命运共栖,虽分离,身心皆一体,无法完全分割。若是为无法改变自己所苦,只是鞭策自己痛骂自己;不如拥抱自己接受自己,顺应那些已经成为“命数”的东西。完全分离是不可能的,保持一定距离还是需要的。父亲和母亲的无意识遗留给自己的困难,恰是他们无法逾越的高山。一个家族中的新生命,大概是为了传承家族使命接力下一棒的延续。而家族中的每个人,构成了“命运共同体”。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来说,量变引起质变,同样质变也会引起量变。每个人都是家族、社会中的一份子,毋宁说是同一条线上的蚂蚱。再结合肺炎时事不得不说:“同呼吸,共命运。”同生共死! (图片引自网络) -=宋杨=-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动力性团体带领者 受训背景 薛伟邹政动力性团体2015年10月至今;忠德心理医院临床脱产进修;武汉中法精神分析培训项目、北京回龙观中法精神分析培训项目;心里程中法精神分析培训项目主题:儿童的发展及主体的建构、儿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分析病理学、精神分析基础及其在不同文化间激荡)、曾奇峰精神分析网络课程、曾奇峰精神分析技术课程、曾奇峰精神分析释梦。曾奇峰网络团体督导。费小懿欧文亚隆团体课程、苍岩家庭系统排列、丛中“爱情、婚姻、性”中高级精神分析。LGBT工作坊、魏广东中高阶沙盘治疗、心里程舞动治疗、严和来“与儿童相遇”精神分析课程、严何来精神分析网络课程、李孟潮荣格精神分析课程、卢梭青少年儿童精神分析课程、徐钧首届自体心理学实践两阶课程、薛伟比昂精神分析课程、Zvika舞动治疗课程、迭戈释梦精神分析课程、迭戈回归弗洛伊德30讲、施琪嘉精神分析课程、薛伟世间三问20讲、薛伟、邹政父母微课20讲,薛伟团体督导40讲、薛伟邹政:性、爱情、欲望三重奏电影十讲、李新雨拉康研讨班2年,行知学派连续研讨项目进修。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