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尚有归处
2020-05-25 13:37:24
绿萝倾听热线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读了纪伯伦的这首《致我们终将远离的子女》,我百感交集,五味杂陈,泪流满面!在这一刻我做好了与孩子渐行渐远的准备。但真正要做到毫无失落和悲伤,还是需要时间的。亲近的关系,不只有抱在怀里守在眼前这一种,无论孩子走多远,都将会有一种方式与家庭相连。对此,我深信不疑!
大自然的一切动物包括人类,在孩子小的时候都是圈在怀抱里,千万宠爱于一身,这个时期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的。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会不断的去探索世界,外面世界的精彩与新奇促使他们挣脱母亲的怀抱。
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的也应该慢慢敞开怀抱,甚至助推一把,让孩子飞的更远,飞的更高!但是人毕竟是情感动物,做到这一步并不是那么容易。见过许多家长在孩子离开家上了大学之后,在家里无所事事,甚至时不时的想起孩子不在身边就泪水婆娑。我们总是教育孩子要独立,其实家长更要学会独立成长!
检验一个母亲给孩子的爱是否是优质的,有一个试金石,即母亲是否愿意充分地对孩子放手。父母对子女的依恋发生在后半生,子女对父母的依恋发生在前半生,双方都会发生心理适应,有的容易有的难。
作为父母,有着人生年龄上的优势和经验,可以理解和适应;为人子女有着对长辈寻根的归属需要和继承发扬的光荣使命,也可以理解和适应。双方都应该有自己依恋关系的转变和适应,也都应该理解、尊重和照顾对方的情感变化,这样对双方才都好。
父母在,尚有归处。这个归处,对每个孩子而言,永远不可替代。这个归处,不光是环境的归属,也是心理上的一种归处吧。孩子累了,最先想到的还会是父母。走到哪儿,他心里都有个家,于他(她)而言,是安全感的港湾,避难的城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