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痛,叫陪娃写作业
2020-04-01 01:40:25
松果小编
说起陪孩子写作业,不少家长朋友都有一部辛酸史!不知道疫情期间各位家长战况如何?下面就来聊聊经常遇到的几个误区,看下您有没有经历过。
误区之一:打、骂、吼
陪娃写作业,谁陪谁知道,孩子的小毛病:注意力不集中、磨蹭、发呆、小动作多、静不下来坐不住、同一道题目辅导3-5遍甚至十遍依然不会……这些真是分分钟让人控制不住咆哮,自己生气、孩子委屈 。只要开始学习,一会儿说我要上厕所,一会儿说:“我要喝水。”一会儿说:“我铅笔找不到了,橡皮找不到了。”各种磨蹭中时间过去半小时甚至一小时,好不容易开始写了。结果是无精打采的样子……那个火啊,忍啊忍,忍啊忍。最后看到孩子拿着橡皮不停地擦,铅笔一直削,这时候终于忍不住,“腾”的一下就发火了。然后打骂吼全来了。你一吼,孩子就会害怕。这一怕,头脑一片空白,孩子更啥都忘了。
人类的大脑会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大脑额叶,大脑皮层中的额叶代表的理智脑,理智脑负责思考和抑制。另一部分是以我们的杏仁核为代表的情绪脑(识别和调节情绪、控制学习和记忆的脑部组织)。
情绪脑一打开(害怕、紧张),身体会调动全身的血液到四肢。血液调动到了四肢,大脑的血液就会不足,这个时候孩子想问题脑袋就会一片空白。一首简单的诗背很久背不下来;一道很简单的题平常会做,现在不会做了。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想学习,而且每个孩子都想学好。但孩子有他的难,他的大脑额叶没有发展好,他神经的抑制功能不强。令孩子兴奋的事情,让他抑制的事就会很难。
如果你让孩子玩游戏,这事容易,玩游戏是什么感受?他会哇、哇、哇,一直兴奋,很容易就进行了。但是放到学习上,那么一张长的卷子,翻来覆去,坚持了很久最后才说:嗯,终于做完了。没有兴奋、兴奋、兴奋的过程,所以坚持下来很难。
整个小学阶段,孩子的大脑额叶没有发展好。人类大脑中前额叶皮质发育程度会在17岁左右达到一个高峰。接下来,发育进入缓慢状态,直至25岁左右完全成熟。人类大脑中负责情绪的部分在12岁左右达到发育的峰值,18岁左右,这部分就已发育完全。所以,整个童年期,孩子的主动抑制都会相对比较弱。
孩子的潜意识只有两件事,就是追求快乐和逃离痛苦。在害怕恐惧的情绪下,孩子的记忆是深刻的,他深深记住了:我不爱学,我不会学。下一次学习的时候,还没有碰到难题,他就开始想要逃避。
我们打骂吼孩子的目的本来是为了孩子好好学习,结果却让孩子逃避学习。
如果想要让孩子主动爱上学习,家长需要让孩子的潜意识将学习与快乐联系在一起。打、骂、吼和指责数落,会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痛苦的,想要逃跑。

误区之二:佛系育儿
有些父母会说:“孩子,小学的成绩好坏无所谓,只要你快乐就好。”
“成绩好坏无所谓,只要你快乐就好”,这句话放到幼儿园还好。幼儿园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孩子玩的好,玩的有创意,快乐就好。主导活动做得好,孩子就会有收获。可是到小学就不行了。小学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孩子要在学习上学得好才行。
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学得不好,会不快乐。班级中其他孩子都会,他不会。大家都静心专心写作业,他不会,最初的时候他会不安。在主导活动上做不好,他不会快乐、没有信心。
而且,在小学阶段,孩子的自我评价,是靠外在的社会比较,跟别的小孩子比较的过程之中,他会给自己定位:别人都会,我也会,嗯,我可以。别人都会,我不会,孩子就会觉得我不如别人,他会给自己定义不会、不行,中等偏下甚至很差的水平。
一个在小学阶段给自己定位为中等偏下的水平的孩子,等到长大以后,面对学习的事,他永远没有信心。面对学习中等、不能、无能感会让孩子自信心崩塌。
小学阶段尤其低年级段,一定要帮助孩子。他有困难我们帮助他跨越困难;这个题他不会,我们引导和帮助他去学会。
整个小学阶段孩子的大脑神经在发展,那么随之而来的他的学习行为也要发展,当两个能够共同前进,有的时候学习行为前进一点,对大脑神经有挑战,大脑神经便会更好的发展,孩子就能够达到他最好的水平。
如果大脑神经发展了,孩子学习行为却没有跟它匹配,大脑神经便认为没必要发展得那么好,会自动回缩一点,孩子就没有办法达到他的最好水平。
小学阶段大脑神经在不断发展,与之相匹配的学习行为能力也要不断发展。这样孩子的能力经过整个小学阶段才会去形成,孩子才能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误区之三:盯得太紧
孩子学习刚一走神,你就说:“哎哎哎,快回来”。本身孩子自己感觉有点走神说:“呀,我走神了,我快回来”。现在变成了走神了,妈妈叫他快回来。孩子学习都是被你盯、被你催。孩子内在的主动性就形不成。
等到他的年龄长大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越推越难,越到高年级就越推不动。
所以我们需要把学习变成他自己的事,先做一个观察者,看看孩子能否自动调节。如果发现孩子不能,再去把他拉回来。
误区之四:目标太高
家长定的目标太高,结果孩子努力了好多次都达不到,孩子便会害怕学习,厌倦学习。在学习上觉得自己没能力、孩子便会无助、逃避。
所以要给孩子定一个合适的目标,他踮起脚尖一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才有效。孩子经常达成目标,他会产生:我能行、我可以。孩子渐渐会有信心。
误区之五:不停地催
家长不停地催催催,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强化了孩子的慢慢慢。你越催,孩子的拖拉行为越被强化,孩子越看到自己的拖拉,孩子变得更加拖拉。这个时候光靠催没有用,你得找到有效的方法,让孩子去迅速启动它。
误区之六:不停唠叨
孩子不行,父母便会唠叨。唠叨一百遍之后,父母还说:“说了你一百遍都不管用。”
唠叨十遍不管用,就得换办法。
每个学习问题都有它对应的方法,要找到适合的办法,帮助孩子学进去、学得好。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孩子跨越困难,这才重要。
误区七:说不合适的话
1、别磨蹭。你越说别磨蹭,他听到的是磨蹭。当我们说“别”、“不”这样否定词汇的时候,哪怕是我们成年人,也会略过“不”和“别”。这是因为虽然字词前加上了“不”、“别”的否定词,它们的意义也往往会被大脑漏接。
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都不接收否定的词汇。潜意识会自动过滤掉这些否定词,直接听到后面的语言。越是“不要做”的事情,潜意识越会告诉你“要做”。于是造成了顾后不顾前的状况,越不要的事情就越要发生。
2、怎么又错了?它像矛一样直指孩子,孩子会怎么样,孩子会用盾给你挡回来。孩子会说不是我的错,我也不知道。他会挡回去,孩子一点成长都没有。
3、还有夸孩子真聪明。你夸他聪明就会让他碰到难题的时候反倒退缩,碰到该努力的时候反倒不去努力。

总之,我们在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同时,面对专注力和抑制力较弱,可以采取一些办法。
比如,给孩子创造一个简洁的环境,减少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情,尤其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孩子的书桌不放跟学习无关的东西,减少或不放摆设的物品。孩子的文具简单不花哨。孩子学习写作业的时候,尽量不要在旁边看电视、玩手机、大声聊天。我们给孩子做个榜样,孩子学习、写作业,我们认真完成自己的事。而不是一边玩手机、看电视一边催促孩子好好写作业。孩子觉得大家都在玩,就他不能玩要写作业。想想这样的话,孩子能喜欢学习和写作业吗?
另外,小学阶段除了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外,还要帮孩子从游戏书、故事书这些能够吸引他们的事情中找到学习的兴趣、乐趣,让他从被吸引的状态发展到主动有目的的学习状态。
陪学不是件容易事,一不小心就容易进入误区,用不当的行为会让孩子不爱学、不想学。我们在陪学的过程中要了解孩子现在的心理水平,他的学习特点以及孩子内心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办法把孩子学习中的问题一个一个找准突破,让孩子的学习能力不断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