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导论》第三讲

2019-11-15 11:44:21 松果小编
有效咨访关系的三个方面: 1. 咨询师知道如何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咨询师在来访者心目中的形象就像是一位成熟的或至少是合作的母亲,在谈话中要弄清楚来访者的需求是什么,能力范围内尽量去满足,遇到不合理的需求时进行教育规范。 2. 咨询师要知道当咨访关系出现问题时是什么样子 咨访关系不像我们在家庭中的关系一样,彼此互相了解,出现了矛盾吵一架之后还会由于分不开的关系而双方都会采取行动来缓解,那咨访关系中来访者可能不满意我也不说,那可能就直接不来了,或者在谈话中保持沉默,这就需要咨询师有敏感的觉察力。 3. 咨询师知道当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修复关系。 当觉察到出现问题的时候,要正面去面对,询问来访者是什么原因?你有什么想法?那当来访者直接表达不满的时候,咨询师要镇定,肯定来访者的情绪,而不要辩驳,那你们都承认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来就要来商议和探讨,我们之间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我个人原因导致的还是说来访者在咨询之外和他人也有类似的互动。通过这样坦诚的交流,来访者可能会自己的情绪模式,和人的互动模式都有更加深刻的了解,那接下来可以再次协商如何继续开展咨询,达成新的同盟。 那在这个过程中,关系的起起伏伏,通过一次次的共同解决,使咨访关系不断加深,   思考(成熟的咨询师面对来访者的愤怒应该是比较镇定的,这种关系的破裂是由于来访者个人的交往模式引起的,那但凡由于咨询师原因引起的,那便是自身的一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进一步的成长。感觉咨询师要有强大是内心,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待来访者,不要由于来访者的愤怒而自乱阵脚。)   不同理论对咨访关系的理解 精神分析的咨询师就像一个容器一样,就是让来访者感受到被接纳,体会到安全感。 人本主义的咨询师除此之外还要提供支持,给予正向反馈。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能力。 那认知的心理咨询师就更像一个教练,他的引导性更强。给予示范,交来访者如何倾听,怎样交流。 无论选择什么咨询流派,让来访者感到足够的安全感是首要的。   心理咨询过程的三个阶段 一.开始阶段 1.调整来访者对咨询的期望,告诉他咨询能够做到什么,不能做什么。 2.进行评估,病态还是非病态,如果已经达到了精神障碍的水平了,那仅仅心理咨询师不可以的,需要转诊。那如果是非病态的,就要看你想使用什么流派来进行这个咨询,精神分析的咨询师会评估这个来访者是否具有适合的特质。那认知流派的就是要了解来访者当前的问题是什么,触发因素,当前的应对策略,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等等。 二.结束阶段 如果顺利的达成目标那怎么处理这个分离?若目标没有达到,可能因为客观的原因,要转诊,来访者要搬家,咨询师要换工作。都应该妥善的处理分离。 并不是所有的咨询都有结束,咨询的脱落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们要调整心态,每一次都全力以赴,即便脱落可以进行督导,案例探讨,了解到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后改进。 三.中间部分 其实就是变化的过程,作为咨询师,如何帮助来访者找到问题,这是很重要的。那找到问题之后,你如何让来访者正视这个问题,可能直面问题很痛苦他不一定就会正视,这同样需要功力。面对问题之后,如何让来访者把情绪和想法梳理清楚,表达出来,还是需要能力。那又如何解决问题呢?解决之后在以后的生活中怎么运用。整个过程,都需要咨询师有很强的功力,都是在帮助来访者成长。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