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束缚

2019-11-10 19:29:34 松果小编
1956年,著名英国心理学家葛雷格里,贝特森提出了关于精神分裂症病因的双重束缚理论,他举例说,如果一位母亲嘴上对自己的宝宝说我爱你,同时却扭过头去不理孩子,这时孩子就受到了双重束缚,与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无所适从有些类似。小孩子在身心上都严重依赖于母亲,面临这种情景,他无法对母亲表达出自己心理上的矛盾感受。一个人长期受到双重束缚,就容易得精神分裂症。 还有一个关于双重束缚的段子,有一个人养了一只狗,给狗取名为别动,这个人经常这样对狗说话:别动,过来,别动,过来,据说那只狗后来疯了。 即便到了成人世界,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 老公:做你老公好难啊, 老婆:说这话怎么讲? 老公:你看不做家务,你控诉我懒,不知道心疼你,但我拖地,你嫌我的不干净,我做饭,你抱怨菜切的不够整齐均匀,我洗衣服,你嫌我把水洒在阳台上,我觉得自己怎么做都是错,怎么做你都不满意,我好像被卡住了,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还有一种常见的情景是:女人想要男人浪漫一些,比如情人节送束玫瑰,偶尔看个电影什么的,而男人恰巧又没有浪漫的意识,但女人又觉得如果自己说出来,浪漫是自己要来的,而不是发自男人内心的。女人,就这样陷入了双重束缚的怪圈:不表达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表达需要,觉得是自己要来的,还是不满足? 如何才能破除类似的情况呢? 首先要有意识,意识到自己在设置一个双重束缚或掉入他人设置的陷阱里的能力。在一段关系里,如果你有:你到底想要我怎么做或者我怎么做你才满意的疑问,或者对方怎么做你都觉得不满意,往往就表明你中了双重束缚的招,一旦识别它就失去了神秘感,也就失去了破坏关系的魔力。 再者要表达出来,告诉对方说:我又被你双重束缚了,或者看到他人为难的表情时开玩笑地说:被我双重束缚了吧?看你还逃得出我的五指山。然后就过去了,也就不会破坏关系了。 还有就是明确具体指令内容,直接表达需要,比如希望情人节收到两只百合和12只玫瑰的花束,希望老公带娃,但不喜欢孩子弄脏衣服,希望吃到切成什么形状的水果。 成人世界的双重束缚,常常来源于幼儿时候的经历,要么是学来的,要么是被管出来的,现在从身边做起,从孩子做起,愿我们活在一个自由自在的环境中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