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道而驰”背后的渴望
2019-11-10 18:34:40
松果小编
有个成语叫背道而驰,比喻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当看到这个成语有人可能感到,谁会这样啊!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是不知不觉这样的。
如有的人喜欢炫耀自己拥有的东西,把自己所做过的,见过的,拥有的都拿出来给他人炫耀,唯恐别人不知道,甚至吹牛在也在所不惜。
有的人喜欢贬低他人,只要看到,听到有人有什么优点长处,自己不由自主挑毛病,证明他有缺点,不完美或批评指责他人,他做的不对不完美。
有的人被指出问题,缺点怒不可遏,反辱相讥,或惊慌失措,避开退缩
有的人一旦参加聚会或人多的地方,找不起眼的地方,躲起来避免被人注意等等
背后的动机:炫耀显示自己,我比你强,贬低他人批评指责他人,显示自己抬高自己,显示我比你聪明, 害怕他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问题,不承认自己有缺点,认为自己是完美的。人多就躲起来,避免被人注意,害怕出丑,潜意识自己是完美的,等等以上行为最终的目的是塑造自己的完美,渴望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
那么为什么自己的行为目的是塑造自己的完美,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但是行为却引起了他人的讨厌,反感呢?或者极力维护自己的完美,反而弄巧成拙,被发现是不完美的,人类所有的行为目的,最终都是让自己愉快的,而这些人的目的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接纳,但是行为结果却是指向自己要想的目的的反面。
用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
炫耀者,贬低者,批评指责者,自卑者等,都是幼年与成长经历有关。
炫耀者幼年缺乏关注,因此潜意识要做很多的事情,或者其他行为,目的是引起大家的关注,关爱
贬低者,批评指责者,其幼年经常受到养育者的贬低,批评指责。潜意识里内化养育者的贬低指责,并以这种模式与人交往
自卑者幼年受到,嫌弃,挑剔,指责,抛弃等精神虐待。人在幼年受到伤害,都会认为是我不好,即使父母打架,幼儿也会认为是我不好造成的,因而形成深深地自卑恐惧。
所以对于炫耀者忽视,对于贬低者否定,对于指责者的批评,会激起他们的愤怒反应,对于自卑的挑毛病会激起他们的攻击或恐惧逃离。
这样分析,如果觉察了背道而驰的精神动力,只要找到相应的精神动力,对于曾经的伤害才能疗愈,我们才可以让自己行为与目的一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