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他的爱却换来他的烦
2019-11-07 10:06:18
松果小编
一位女性找到我,对我说,她对丈夫百般好,可是丈夫根本不领情。相反,她越是对丈夫好,丈夫越对她发脾气。她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曾经,她怀疑丈夫是否在外面有了女人。但不管从丈夫的手机上,还是她私下里调查的结果,都证明丈夫并没有出轨。每天丈夫下班就回家,上班一直在公司忙自己的事情,都很正常。她想丈夫是不是有什么心事,问他,他说没有。于是她怀疑,自己丈夫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通过了解得知,这位女性和丈夫相处时,对丈夫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进门给递上拖鞋,出门给换上衣服,水杯空了及时给倒水,打个喷嚏赶紧给拿餐巾纸……
刚结婚时,一度丈夫非常享受她的这种关怀,说感觉自己像活在天堂里。可是时间久了,丈夫对她的这种关心越来越没感觉,甚至有些反感。结婚几年后,他时常因此对她发火。有时候她赌气,心想,你烦我对你好,那我不理你总行了吧。没想到,她不关心丈夫的时候,丈夫反而会变得很平静。于是她又忍不住去关心丈夫,对丈夫好。然后又会惹得丈夫不开心,这让她觉得,丈夫就是个贱骨头。可她控制不住的想要去关心丈夫,否则,就不舒服。
据这位女士说,她在朋友中口碑非常好,都说她懂得关心人,特别细心,体贴,感觉和她在一起总是被关怀着,非常舒服。这样的评价让她很开心。但她不明白,为什么丈夫看不到她的这些优点,还嫌她烦。
听完这位女性的诉说,我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她为什么这么喜欢关心别人?从对别人的这种关心里,她心理上获得了怎样的满足?
在心理学上,这位女性的表现属于一种强迫症表现,被称为“关怀强迫症”。这个词来源于英文“Co-dependency”,原意是指依赖别人对自己的依赖。表现为,特别喜欢关心别人,不去关心别人自己就难受。而且,如果别人不接受这种关心,他们会强迫别人接受,用这样的方式来得到个人心理上的满足,从而确定自己的存在价值。
当我们了解了“关怀强迫症”的基本临床特征,也就不难理解个案中这位女性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表现了。她从对丈夫,对朋友的关心中,希望获得来自外界的良好评价,从而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和道德上的优越感。否则,她会对自己的存在价值产生强烈的怀疑,感到痛苦和自责。也就是说,她之所以那样去别人关心,其实是希望从别人那里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我们知道,关心别人是一种好的行为。这种行为也一直被我们所赞扬和嘉许。但前提是,别人真的需要你的关心和帮助。若是这种关心和帮助是对方不需要的,甚至是带有强迫性质的施加,很明显,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健康的行为,和关怀强迫者的童年成长经历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从小被父母过度关怀和溺爱的孩子,成人后比较容易出现“关怀强迫”行为。这一点不难理解,他们从小学习到的,就是不管你需不需要,出门母亲都会塞给你一件衣服;进门都会赶紧帮你拿下书包;吃饭都会把所有他们认为好的菜夹进你的碗里。他们只不过是在模仿父母的关怀模式,因为他们不知道还有其它的方式。
另一种情况是,小时候在家庭中总是被漠视,或是被责骂的孩子,又或者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较容易产生“关怀强迫”行为。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过度缺少存在感和自我价值感偏低,从而在成年后将这种未被满足的需求投射到伴侣、孩子或朋友身上,通过满足他人的需求,来得到赞美和注意,从而补偿童年一直未被满足的需求。
个案中的女性之所以会在朋友中被非常认可,但是却得不到丈夫的认可,是因为和朋友的相处是短暂的,朋友们感受不到这种关怀带给他们的压力。但是作为丈夫,每日朝夕相处,妻子的这种行为会让丈夫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受到质疑,感觉自己像个孩子一样,什么都需要别人照顾,自己是个没用的人,似乎仍然活在父母亲的权威下,没有自我意识。长期处在这样的一种感觉里,丈夫自然会感觉很不舒服,从而产生抵触,甚至反抗情绪。
对于这位女士的问题,咨询师的建议是,首先,这位女性需要了解自己,尝试去回忆自己成长经历中的情感,找出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在哪里,正确认知那些需求。同时去了解伴侣的需求是怎样的,在伴侣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学习而投其所好的爱。
其次,在关心伴侣之前,不妨先征求一下伴侣的意见,问问对方是否需要你的关心。当忍不住想关心伴侣的时候,不妨先想一下,这个关心是否是伴侣需要的,还是自己需要用这个关心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从“我这是爱他,是为他好”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
最后,建议夫妻各自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下每天对伴侣的关心,都为对方做了什么?做那些背后的动机是怎样的?是否隐藏着自己的需求?那个需求采用关心对方的办法来得到满足是否是合理的?
我们因为爱一个人,所以愿意为他(她)付出,这没什么错。但是,在我们付出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我们付出的,是否是对方想要的。不要把自己认为好的,就一股脑塞给对方。投其所好,远比给己所要重要的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