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术语
2020-03-27 16:11:22
松果小编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2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26、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2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8、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29、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30、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3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3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33、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
34、重现——是指经验过的事不在眼前时能够把它回想起来的过程。
35、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遗忘。
36、思维——是人脑多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7、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8、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39、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地想象.
40、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41、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地心理过程。
42、幻想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想象。
43、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动作思维.
44、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为支柱的思维叫形象思维.
45、抽象思维——以概念为支柱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叫抽象思维.
46、发散思维——朝着多个方向,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
47、集中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导出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叫集中思维.
48、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思维过程的基础,并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
49、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50、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51、应激——是由出乎意料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52、道德感——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53、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4、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5、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
56、意志行动——在意志支配下进行地行动叫。
57、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容动力。是需要动力作用的直接体现。
58、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具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有效地支配自己行动地意志品质。 59、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种善于明辩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积极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
60、意志的坚持性——是指不屈不挠地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
61、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和协调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
62、个性——现代心理学通常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63、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需要反映某种客观存在和要求的必然性,并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
64、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具有稳定性特征,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
65、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地心理特点。
66、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
67、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总是和活动联系在一起,成为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
68、性格—是指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69、气质—在心理学中,把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称为气质。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与稳定性以及指向性特点。
70、一般能力——是人在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
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
71、创造能力——是指在活动中,有目的的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颖的、独特的思想
与产品的能力。
72、学习——广义的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持久的行为变化。是指人和动物的学习。
73、意义学习——通过符号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叫意义学习
74、机械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
75、接受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是课堂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
76、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
77、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某种学习需要的外显。
78、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79、概念——是指由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
80、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将概念的定义直接纳入自己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通过辨别新概念与原有有关概念的异同而掌握新概念.
81,创造性——是产生独特非凡而具有一定人类价值产品的能力,也称创造力。或叫创造心理。
82,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3,品德——即道德品质,又叫品德,品性。是指个人依据一定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84,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现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85顺从——是指表面接受与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他的一致,而在认识和情感上与他人并不一致。
86,认同——是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比顺从深入一层。
87,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懒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88,健康——不仅没有缺陷和疾病还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89,心理障碍——指影响个体正常用形为和活动效能的异常心理。是心理活动中,由挫折而形成的轻度创伤。
90,学习障碍——是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乏,而导致学习活动的明显困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