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父母需要知晓的几个要点。
2019-11-02 10:20:33
松果小编
笔者:宋杨
青春期是一个孩子从儿童过度到成年人的阶段,并不固定一定是某个年龄段的体现。从身体发育的角度上来说也许是以发育完整度来定义青春期的年龄,而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个阶段是因人而异的。青春期以非常显著的身心变化为体现,激素水平激增、心理变化、身份认同的变化、简单到复杂的摇摆、情绪情感变化、表达自己的方式变化....具体比如说:
1.双亲各自在自己的青春期阶段是否经历了重大创伤?
若是双亲各自在青春期时若是经历了创伤,之前我们也有提过,养孩子很容易在那个亲近的关系中诱发自身的某些无意识。而正是因为亲近,所以我们很难察觉到。甚至我们会觉得“和自己的孩子打骂是对ta好、我就是爱你才这样对你、我都是为你好...”之类,当父母开始用这类说法去跟孩子解释时,在此常常会有些情绪上来,而这种情绪上来看似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理由,不过这也正是说明了父母自己在这个地方存有盲点。父母找了一个广泛的理由,而回避了自身的感受。若是父母在青春期阶段(其他时期也是相应的,假设孩子在7岁时,父亲或是母亲对ta总有某种态度,那么说明在此有诱发了父亲母亲创伤的可能性。而这些创伤有些时候往往并不是一个巨大的事件,多数时候回忆起来往往看似很平常,实际内里存有一些“误认”。)经历了严重的创伤,那么这个阶段跟孩子去相处时,便容易不自觉带入自觉的痛苦而不自知。在此,双亲若是有强烈的情绪失控感,需要极其注意。这里说明了某些无意识的东西被引发出来,并不单单只是孩子所做的事件引起。
2.双亲各自跟他们父母的关系如何?
我们跟亲密的至亲之家的关系往往是很有渗透性且情感浓厚的,哪怕作为父亲或是母亲,都曾为人子。生为人子,我们自身跟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的关系,首先会影响我们择偶。从心理角度来说,这被称之为“恋父”“恋母”情结。当然这并不是什么需要忌讳的事儿,毕竟从人的角度来说,我们的父亲母亲与我们的关系是最为亲近的。同时我们与他们之间的爱的扭结也是最为强烈的,父亲和母亲爱孩子,孩子也爱父亲和母亲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爱的同时,意味着我们接受和认同双亲的特质。所以当我们自己再去择偶、交友时很自然也会根据我们长期所爱的人的特质进行区分和比较,我们也很容易被某些特质吸引。同样,当我们的父母对自己不太恰当时,爱也会变成恨。
那么这样一来每个都生为人子的人儿,长期耳濡目染的与某类特质的人相处,在无意识中已经印刻下了那些相处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关系模式、说话特征、可以说言行举止吧...明显作为父母的人子们,被自己的父母影响着。当自己青春期的孩子出于一个剧烈变化的过程中,父母也会由于这种剧变引发自身的焦虑。比如:“孩子不再听话了、孩子不需要父母了、孩子不让我对他进行某些干涉”等等。这里都涉及到一个核心“作为父母的身份感的不再那么确定”便容易怀疑自己。怀疑自己是很难受的哦,所以多数时候容易因为自身的焦虑转而怀疑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想学习成年人,不过他们又不想成为某个他所知道的成年人,他想成为自己。而什么是自己?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是不那么清晰的。由于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也提示着他们从曾经儿童化的言行举止开始学习试着转化到相对更为成熟的言行举止。这个过程他们会有一些情绪上的反复、行为上的反复、思想上的反复出现。这些反复主要围绕着用儿童化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和学习用趋向成人化的方式表达自己展开。
儿童化的方式相对就是有一说一,思想、情感、行为的表达直接简单明了。成人化的方式更多是用言语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甚至很多时候他们不太会直接去表达,而是在将它们放在心中。女孩儿在这个过程中从生物属性的角度来说更多是趋于内向,男孩儿趋于外向。不过若是男孩儿以内敛的方式、女孩儿以外显的方式去表达也不需要过度关注。作为父亲和母亲,可以试着跟他们谈一谈自己在青春期阶段面临的困难、好奇、变化、经历了什么、想法等等。坦诚的同时,也给予尊重。明确界限的同时,给到相应的支持和自由。
青春期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由于身心剧变会引发相应的情绪情感上的变化。他们在慢慢变得成熟,不过“成熟”本身对他们来讲是陌生且不确定的。这时候也许会有相应的焦虑出现,趋于内向的青少年多数会选择把这些感觉藏在心里,趋于外向的青少年也许会有一些冲动行为发生。当双亲发现自己的孩子们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可以试着跟他们谈一谈。若是未触犯界限的底线,可以给到他们一些空间去消化。底线比如:向内——对自身有攻击性行为,自残、自杀。向外——对他人有攻击性行为,伤人、打人。这里的底线以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作为界定。当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呈现出一定的“奇怪”是比较常见的,只要未出界,并不需要过度在意。
3.父母各自曾在青春期遇到了怎样的个人困难?
从无意识的角度来说,跟我们越是亲近的人,我们对他们的认同也越是浓厚且难以识别。这部分也许在容易接受的特征上并不那么明显,比如:爸爸很帅,儿子也很帅。这类是比较容易接受的,那不太容易被接受的便是:双亲自己曾在青春期时遇到过某些困难,这些困难再度在孩子身上显现时。比如说:父亲曾经在青春期时成绩下滑厉害,当儿子青春期成绩不那么如意时,父亲选择打这个儿子。再次需要声明的便是,父母是怎样的人,那若是希望孩子不要变成和自己一样的人,首先自己得改变。不然这无意义掩耳盗铃般的自欺欺人,这对孩子来说,活着对也是生为人子的父亲或母亲来说,都是比较痛苦的事情。
4.家族史中三代有无精神病史?
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其实跟遗传性躯体疾病一致,我们都知道曾经祖辈患过某种疾病,那么子孙患上这类病的几率是比较大的。同理,精神类疾病也会遗传。那么在此若是祖上有精神病史,在孩子的儿童期和青春期都需要留意,青春期由于自然生长带来的身心剧变容易冲击到孩子的内心,情绪上容易不那么稳定从而大起大落。此阶段若是出现某些疑似精神病性的表现如:行为失控后忘记自己做了什么——解离,易冲动化以行为表达自己、妄想幻觉幻听、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特别不爱卫生对自己的形象无感、或是自残自杀的表现需要特别留意,这提示了孩子在内心深处遇到了某些困难。
青春期的孩子学业繁重,除此之外可以鼓励他们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人际交往、鼓励他们去探索世界。毕竟都开始慢慢成人,成人的社会多复杂,只是会学习肯定是不够的,避免他们只是呆在自己封锁的世界中。青春期时他们的行为模式慢慢趋向固定,封闭自身的后果大概是长大了没有朋友、没有爱好、只有工作...想想多孤独啊!父母又不是能陪孩子一辈子的咯,所以这时候就可以开始试着慢慢放手了。若是当孩子的某些行为表现让父母无法理解和耐受又不知道怎么处理,请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本文图片引自网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