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步,摆脱不良情绪,让阳光重归生活!
2019-10-18 23:51:46
松果小编
合理情绪疗法(REB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他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这就称为ABC理论。
那么人们的不合理认知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最常见的十个认知扭曲。
1.非黑即白:如果我们用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去看待整个世界。只要我们的表现有一点不完美,你就宣告彻底失败。
2.以偏概全:只要发生一件负面事件,就表示失败会接踵而来,无休无止。
3.心理过滤:单单挑出一件负面细节反复回味,最后眼中整个世界变得黑暗无光。这就像一滴墨水染黑了一整杯水。
4.否定正面思考:拒绝正面的体验,坚持以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暗示自己“它们不算”。虽然这种消极信念有悖于现实体验,但你却以这种方式固执的坚持。
5.妄下结论:喜欢用消极的理解方式下结论,即使没有确切的事实证据也是如此。
a.读心术。如果发现他人的行为不尽人意,即使没有确切的事实有力地证明也懒得去查证。
b.先知错误。觉得事情会越来越糟,对着一预言深信不疑。那些负面的判断被看成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6.放大和缩小:对错误或他人的成就等方面,往往会夸大它们的重要性。但对于自己的有点或他人的缺点等方面,又会不理智的将它们缩小,把它们看得微不足道。
7.情绪化推理:我们不能认为只要有负面情绪,就足以证明事实非常糟糕,因为你这样想:“我感觉得出来,所以肯定就是真的。”
8.“应该”句式:你习惯用于“我应该做这个”和“我不应该做那个”来鞭策自己,好像你需要被皮鞭抽一顿之后才能好好干活一样。“必须”和“应当”这类句式也会产生同样地方抵触效果。这种句式带来的情绪后果就是内疚。当你把“应该”句式强加于他人时,你会产生愤怒、沮丧甚至仇恨的情绪。
9.乱贴标签:这是一种极端的以偏概全的形式。此时,你不再描述自己的错误,而是给自己贴上消极的标签:“我是个废物。”,如果有人惹恼了你,你又会给他贴上消极的标签:“他真是个讨厌鬼。”乱贴标签指的是用高度情绪化,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来表述事物。
10.罪责归己:即使某些外界消极事件你根本不需要负责,但你却认为自己是罪魁祸首。
对抗不合理认知的起点是识别他们。当他们被之别出来之后我们再去对这些不合理认知进行调整和处理。上面这十个扭曲的认知是需要我们熟识的。
每当我们有了一个不良情绪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做的是识别出自己的自动化思维。然后去到扭曲认知中对照,把我们的负性自动化思维归类,最后反驳那些不正确的认知,从而逐渐的改变他们。
在改变了这些不合理认知之后,我们自然而然的也就会摆脱情绪的困扰。你会学了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