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育学家如此重视童年时期?童年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2019-09-18 23:07:19
松果小编
1、在日常生活当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你在教育孩子上用尽心思,费尽力气,却发现孩子并不像你希望的那样,或者很多时候,你会觉得他毫不领情?
2、你是否想过这其中的原因——儿童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群体?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才能够成长得更好呢?
《童年的秘密》,出自20世纪伟大的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笔下。相信你能够从这本书中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的教育方法是在从事儿童工作的过程中,根据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的。她倡导学校应为儿童设计量身定做的专属环境,并提出了许多独创性概念。
她还创立了自己的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如今蒙台梭利学校已经遍布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蒙台梭利学校源自于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的贫民区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贫苦的儿童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帮助下,成长为了自信而有教养的少年。
在童年的秘密书中,玛丽亚·蒙台梭利将为我们揭开童年的秘密,让我们重新去了解儿童,了解儿童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同时,我们也将进一步理解孩子们许多行为背后的原因。
01
为什么教育学家如此重视童年时期?童年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童年是一个人生命的最初阶段。
关于童年的意义,蒙台梭利在书中写道,“童年是一个成年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人的形成就是在童年早期完成的。”所以,一个人幸福与否,与他的童年密切相关。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会给他留下难以磨灭甚至不可逆的印象,影响他的一生。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精神疾病最可能的来源时期便是婴儿期。同样,这种能够追溯到童年的伤疤,最难愈合,因为这种模式会深深印在一个人的心中,伴其一生。
关于童年记忆的调查当中,我们发现,一个人内心的冲突,往往不是来自于他与当前所处环境的矛盾,而是来自儿童时期他和母亲的矛盾,或者说,是一个孩子和一个成年人的矛盾。
因此,成年人如果真的爱孩子,首先应该去了解儿童的世界,了解他们心中的秘密,从而明白儿童的精神生活。
弗洛伊德认为,许多儿童长大后会出现深层心理失调的根本原因是“压抑”,一个孩子不能够正常地成长和发展往往也是因为“压抑”。
而造成这种“压抑”的,不是社会,因为在儿童没有成年之前,往往是与社会相隔绝的。造成这种压抑的,一定是与他亲密接触的人。比如,他的母亲、父亲和师长。
听到这里,很多成年人可能要开始为自己打抱不平了,想要反驳或者是为自己伸冤。
父母可能会说,“我尽了最大的努力,我爱自己的孩子,甚至为了他们牺牲了自己。”
老师可能会说,“我尽心尽力,渴望矫正他们的缺点,让他们变得更好。”
但很多时候,往往就是这样的辩驳,导致了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冲突。
在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这种辩驳暴露出了成年人经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以自我为中心。
成人总是将“为你好”挂在嘴边。可是,“为你好”的结果就真的是好吗?
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呢?
我们以为孩子什么都不会,于是去大包大揽,然后,却总是说孩子懒惰无能。
我们一边希望他们独立自主,一边却又呵斥他们,不许他们去轻易尝试。
我们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好恶,作为判断儿童行为好坏的标准。儿童一旦违背我们制定的标准,便会被认为不乖,然后我们就会费尽一切心思,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纠正他。
蒙台梭利一再叮嘱人们:“在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成年人千万不要变得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因为这样会让成年人站在自己的视角,去不断地评价儿童。
而这些,都会加深成人对儿童的不理解,孩子也会变得逆反,人们可能永远都无法走到儿童心灵的深处。
02
当一个孩子呱呱坠地的时候,他便从自然环境,进入了一个彻底被改造过的环境。但是,似乎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一点。
回顾一下新生儿刚刚出来的瞬间:人们觉得婴儿太过娇嫩,于是把他交给有经验的人去照顾;担心婴儿会受冷感冒,于是把他们紧紧地包裹在襁褓之中;为了避免母亲的休息被打扰,于是将新生儿从她身边抱走;将新生儿放入婴儿床,频繁地摇来摇去。
诸如此类不考虑婴儿自身感受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是,婴儿会感到舒服吗?他会开心吗?这些会不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呢?
要了解儿童的本质,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这样你才有机会知道自己真的错了。而要了解真实的儿童,我们得从儿童的根源谈起。
婴儿在母亲的子宫中,是赤裸蜷缩的。
因此,当他来到这个陌生世界的时候,内心会经受强烈的冲突和挣扎,同时也承担着这样的痛苦。而我们所做的一切,就像是拔苗助长,强迫他立刻去适应人为的环境。
我们努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一切,可能是华丽的摇篮床,可能是考究的带有蕾丝花边的婴儿服,也可能是经过标准训练的保育员。
但我们都忘记了,对于婴儿来说,他需要的不是奢侈的环境,而是幸福的环境。这其中包括,一个远离喧嚣的房间,安宁清净,温度和光线都可以调节和控制。
对此,蒙台梭利用《新约·约翰福音》中的句子感叹道:“他在世界里,世界却不认识他。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却不懂得用他喜欢的方式接纳他。”
03
当然,除去要遵循婴儿身体的发展需要,我们更需要遵循婴儿心理的发展需要。
蒙台梭利在书中写道:“如果我们理解了通过教育,实现一个孩子的心灵成长,比促进他的智力发展更重要,我们就会像今天人们所说的那样,真诚地认为,儿童的教育应该从出生开始。”
不过,这种心灵成长是不容易被观察到的。我们看着婴儿一天天地由弱小走向成熟,由只会啼哭到开始慢慢会站立和走路,渐渐地开始会说话。这一过程中,彷佛有一只神秘之手在推着这一切。
但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内心也在进行着某种工作。只不过人类的心理隐藏得较深,同时,人类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在行动上的自由和自主。也就是说,人类会努力制造出各种各样供自己使用的东西,从而使自己拥有独特的心灵。
在童年的秘密书中,蒙台梭利将这一过程比作制作一件艺术品,她写道:
“在所有效果显现出来之前,人的内心一定在进行某种工作,这种工作不是对之前存在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模仿,而是积极创作一种新式样。当最终的产品出现的时候,它就成了一件令人惊叹的和不可思议的作品。就像一个艺术家保存在他私密画室当中的一件杰作,在公之于众之前,他在这件作品中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
所以,每个人都像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谜,我们拥有无限的、最为丰富的潜能,也将用一生去打造自己。这一项活动从我们的婴儿时期就开始了,我们永远都在不断地创造,但是因为这一过程不被人知晓,所以往往也不被重视。
殊不知,每一件事,每一个经历,都会给孩子带来影响,成为刻在他们生命中的烙印。
在成年人眼中,婴儿永远像一张白纸,需要被指导,被填涂。婴儿因为外在的软弱无力,而被误认为心理也是懵懂无知的,甚至是没有精神生活的。
这会让成年人产生一种错觉,他们会把自己当作儿童的塑造者,或者儿童精神生活的构建者,企图站在一个全知全能的视角,给予儿童建议和指导。
如果我们难以避免这种提出建议的欲望,就需要去更好地了解儿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