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如何应对
2019-09-12 20:57:06
松果小编
社交恐惧症又名社交焦虑症,这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总而言之,只要是社交场合,患者就会浑身不舒坦。患者害怕自我表现,也害怕长时间接触陌生人,并且担心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
患者会认为对方可能一直在看着自己,观察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和细节。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通常对参加聚会、和陌生人聊天都不感兴趣,一些严重的患者拒绝打电话,拒绝去商店购物,也拒绝去医院看病,对他们来说,只要是陌生的环境,只要是陌生的人,那么就一律过滤掉。哪怕是在工作当中,他们也保持着一贯的“我不开口说话”的作风,也一贯保持着不轻易沟通和交流的作风。如果说老板毫无理由地扣除了他们的奖金,他们也会选择沉默,因为开口说话远远比拿回那笔奖金更加费力,也远远比失去那笔奖金更加令人恐惧。
对于患者来说,让他们同陌生人单独待在一起,或者进行交谈,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他们会担心自己说错话,会担心对方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会害怕自己内心的秘密被他人窥探。所以到最后,他们会发现所面对的是一个怪物一般的存在物,他们唯一的想法就是立刻闭嘴,立刻逃离,并且持续不断地给自己发送那种“我不舒服”的信号——“是的,我现在流汗了,如果再待下去,可能会更加出糗。”
心理学家发现,多数社交恐惧症患者都害怕与人聊天,平时他们会尽可能减少说话的内容和频率,而这样就剥夺了沟通的锻炼机会。在社交恐惧症患者当中,至少有70%的人在与外界交流的时候,都存在表达上的问题。有的人变得很沉默,基本上一句话也不说;有的人语言混乱,缺乏逻辑,不知道自己说些什么;有的人容易反反复复说一句话;有的人则会出现口吃的情况。
如果说在熟悉环境下的正常交流是一种被大脑认可了的模式,那么在陌生人面前则是一种未被解锁的状态,患者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症状,就需要想办法解决自己的恐惧心理,要懂得克服自己内心的魔障,然后给大脑发射更加积极的信号,从而顺利解锁陌生环境下的沟通能力。
真正的问题不是“我是否患了社交恐惧症”,而是“我患了社交恐惧症,却还要出去面对外人”,对患者来说,无论怎么躲,最终还是要承受恐惧的侵袭。而且躲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会让人变得更加封闭,只会让整个社会看起来更加恐怖,以至于患者会加倍远离外界的环境,并且丧失最基本的应对外界环境的信心。
事实上,很多人原先是因为个人的生活习惯或者为了避免再次受到伤害才会变得自闭,但是当社交恐惧症出现之后,很多患者为了避免出现尴尬和恐惧的情绪,会一再避免和外界发生过多的接触。但没有人可以真正远离社会,也没有人可以做到完全独立,这样只会被整个社会体系所摧毁。
因此,真正挽救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方法,绝对不是逃跑,绝对不是回避,而是诚实地接纳和面对这一切。没有人会天真地认为“自己不想与人交流”,就可以永远不和他人发生交流;没有人会认为“自己害怕交往”,就可以完全地依赖自己而存活下去。多数人忘了这样一个现实:这是一个社会,而社会是由群体组成的,一个人是成不了社会的,也脱离不了整个社会。
社交恐惧症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而对于每一个患者来说,他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工作状态都已经明显受到了影响。身边的人都会认为患者正在变得神经兮兮的,他们也都会对患者躲躲闪闪的怪异举动产生不满的情绪。而对于患者自身而言,这些痛苦可能会像钉子一样深深嵌入他们的大脑中,并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简单来说,他们可能会在恐惧中被社会慢慢排斥,最后可能会被完全赶回到自己的屋子里,这种孤独感会让他们丧失作为社会人所具备的资格和技能。
心理医生看来,社交恐惧症的治疗要抓住一个最关键的点,那就是恐惧。患者究竟害怕什么,又为什么要害怕,弄清楚这些无异于打通了困惑和约束患者精神的通道。所以心理医生通常都采取以下这几种方法进行治疗:
暴露疗法
对于很多精神和心理类疾病来说,暴露疗法是一个比较激进但是效果非常显著的治疗方法,对于社交恐惧症的患者来说,暴露疗法非常适合用来治疗这些症状,医生可以让病人暴露于能引起焦虑烦恼的各种不同的现实刺激性情境中,既然他们害怕面对陌生的环境,那就强迫患者进入陌生的环境;既然患者害怕与陌生人交流,那么就要强迫他们接触陌生人,并且鼓励患者与外界发生更为紧密的接触。
尽管这些过程比较漫长,而且也容易让患者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但是却能够很好地提高他们的耐受力,一旦接触外界的机会增多了,患者的精神和心理都能够慢慢调节回来,一些恐惧心理会慢慢消失,这个时候就不太容易像过去一样出现过于敏感的症状。
有个十岁的孩子患有社交恐惧症,每天都待在家里不愿意出门,父亲按照心理医生的指示,每天傍晚都将孩子带到人多的地方去逛逛,尽管孩子一直吵着不愿意去,但是在父亲的强制下也无可奈何。在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孩子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但是在那之后,父亲慢慢发现孩子可以和其他孩子说上几句话了,而这恰恰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森田疗法
患者大多有一种疑病心理,总是免不了对着自己的不正常表现感慨一番:“为什么自己会出汗,为什么害怕见到异性,为什么容易口吃,为什么莫名其妙就会心跳加速,这些是不是因为我病了。”无论是不是紧张和恐惧引起的,患者都会对自己不正常的表现过分担心,并且自觉不自觉就会看一看自己是否心跳加速,是否出汗了,是否口吃得很严重,而这种过分关注恰恰会让他们的症状变得更加明显。
正因为如此,他们需要给自己信心,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没有人能做到完美的,比如主动接受社交中的胆怯、紧张、心理不安,不要再把这些症状当作身心异物加以排斥。他们需要持续不断地告诫自己:它们不是恶魔,不是怪物,只是一种心理反应,所以完全可以带着紧张、胆怯的情绪与人交往。通过这种自我提示和接纳,往往就可以慢慢缓解症状,直至消失。当患者意识到自己的症状在别人身上也会出现,或者这些症状只是正常反应时,就会降低自己对社交的恐惧和抵触心理。
除了以上这些治疗方式之外,患者必须也要进行自我调节,要懂得从外界寻找到那些快乐的因子,并且要不断提醒自己多出去走走,因为当一个人将自己长时间困在家里后,情况可能真的会变得很糟糕。到人多的地方去,让不断过往的人流在眼前经过,试图给人们以微笑。当在社交场合恐怖感觉出现时,意志上不是人为地与之它进行对抗,而是保持情绪自然。
去帮助别人,助人为快乐之本,在帮助他人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同时也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存在。
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是一定要说出来的,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可能他人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你发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