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几岁分床有深意

2019-08-27 21:39:08 松果小编
首先,我觉得分床睡这件事因人而异,有人说几个月、有人说三岁、还有专家说五岁。所以,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能够分床睡的基础一定是有足够的安全感。在林文采博士的《心理营养》一书中,她强调了孩子3岁前各个阶段作为养育者应该给与孩子的心理营养。 一是0-3月,无条件接纳阶段,养育者应该竭尽所能来满足孩子,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无条件满足,这个养育者不一定是妈妈本人(但最好是妈妈,因为她会出自本能的爱孩子),孩子在看妈妈脸的时候看到的是孩子自己,养育者要求情绪平稳,有求必应,以满足婴儿的全能自恋; 二是在4月-3岁,要求养育者情绪稳定,观察孩子需要什么,给孩子提供一个抱持性环境,他玩的时候不要打扰,他邀请你一起玩,就陪他一起玩,需要拥抱的时候不要吝啬,虽然比较麻烦,但是这个阶段很重要,安全感吸收的越多,越容易分离,但如果作为养育者高兴的时候就来跟他玩,不高兴的时候就让他找别人去,这就是孩子得不到满足的状态,自然后边会麻烦一些。 一般养育者能做到拥抱、抚摸孩子,但如果说跟孩子走心的交流,妈妈才是第一人选,她们发自内心的喜欢,跟孩子一起游戏,这些都会大大的唤起安全感。但往往有些焦躁不安的时候,妈妈会一时慌乱,做一些不太利于孩子成长的事情,比如,在外出的时候不跟孩子打招呼,偷偷溜走,当然看似也是有理由的:怕孩子看见了哭!但是后果就是,孩子发现妈妈不在了,肯定是哭,而且还给了孩子一些暗示:是我表现不够好,妈妈才走了;我没法知道妈妈什么时候就走了,我很恐惧……等,就这一点,就可以完全破坏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表现在很多方面,最关键的还是我一直以来信奉的一句:“把孩子当成一个正常的人来对待”。你不会不跟家人打招呼就外出,让谁都不知道你去哪儿了,对不对? 分离建立在充分安全感之上。我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有过很多次分离,但每一次我都会认真地告诉女儿我要去哪,哪天去,哪天回来,我会给你打电话,或者视频,也嘱咐家里人不要欺骗她。 下面来说关于分离、“分床”这件事的关键,一个安全感相对稳定的孩子,是不会轻易害怕的,小孩怕黑、怕一些东西一般是父母本身的焦虑“传染”的,也是父母或养育者没有给够安全感,如果孩子有这些表现,家长第一时间应该反省自己。 准备好分离的另一个表现是孩子会经常跟你说“这是个秘密”,有了“秘密”的孩子是需要有一个独立空间的,如果你家孩子也经常说这句话,可以引导他做好分床准备了。 心理学上认为3-6岁是性蕾期,也就是常说的俄狄浦斯期,孩子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性别身份,个人认为在这个时期分床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在他们“宣告独立”的时候,给一些自由,既是尊重,也是肯定,因为他们时常也会挂在嘴边上一句话:“我都是大孩子了,你还管我……”但事实是:孩子的每一次反抗,都是成长的表现。什么是好妈妈?好妈妈是可以让孩子的人格变得健康的妈妈。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在开始的时候,妈妈能完全满足婴儿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越来越需要自己为自己做一些事情,妈妈需要面对自己不那么被需要的挫败感,好妈妈就是能够忍受婴儿抛弃自己的那种焦虑。而很多人就无法忍受,我也不例外,但是我认识到了,虽然有失落,但是更为她骄傲。 在孩子需要自由的时候,特别是这些完全可以胜任的范围内的能力,父母完全可以放手给他试的机会,如果不行,不用勉强,高高兴兴的让他回来继续跟你睡,但是正确的引导还是要有的,毕竟床不大,孩子的个子却越来越大了,按照自然规律来说,是可以的。 最后一点,就是双方同意以后,你们需要共同准备一些床上用品,如果家里没有,那么我觉得可以带上孩子挑选他喜欢的床品,就简单多了,不要吝啬。第一天跟往常一样,读完绘本,轻松愉快的跟娃道“晚安”、做个好梦之类的,如果在拥抱一下也可以,一定不要带惆怅、难过的心情和表情,那只会起反作用。第二天早上起来再来几句关心的:宝贝昨晚上睡得好吗?做什么好梦了?孩子会乐意跟你讲,即使那是她自己编织的梦,哈哈……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