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场换人就会幸福吗
2019-08-18 22:57:21
松果小编
中场换人,就能幸福吗?
找什么样的伴侣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中国有句老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俗话说生的好不如嫁的好,可是,现实中,无论我们如何精挑细选,结了婚之后,都会出现各种问题,让我们始料不及,曾经的海誓山盟和激情荡漾,到头来变成心照不宣的互不打扰,好像幸福的婚姻只出现在别人家里,而那句玩笑话听起来还似乎有那么点道理------孩子是自家 的好,老婆老公还是别人家的好。
很多婚姻出现问题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找错了人,特别是动不动就想离婚或是分手的人,更容易这样认为,有人说:不高兴就离,我凭什么忍你,离婚证才9块钱,好像一切都是因为伴侣这个外界因素,这种归因方式甚至成了一种习惯,出现了问题,换人,再遇到问题,还是归咎于找错人,然后再用分手或离婚的方式来解决,直到换不动了为止。
有一部日剧叫《昼颜:工作日下午3点的恋人们》中有这样一句话:“老公把老婆当成冰箱了。不管什么时候,打开门就有食物,坏了会很不方便,但是也不会保养。如果,我们没学会怎么去保养,即使换了一个看似正确的人,就能幸福吗?当然,婚前谨慎的选择是十分必要,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每个人的择偶价值观,我们只来探讨,如果您心里还有挽回婚姻的意愿,那么,就不是用换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考虑日子,怎么过才能幸福?
说到幸福,有人会说,幸福的婚姻只有一种,不幸的婚姻千奇百怪,可能不幸的婚姻有很多种外在形式,可究其原因,只有一种-----我们不会爱。
相爱容易相守难,有人说,三秒钟足可以爱上一个人,可是,怎么表达爱,怎么和相爱的人相处却是一门学问,这也是诸多婚姻问题的最突出的部分。
今天 ,我们就先来说说,什么是爱?记得上大学时,我们小女生们在宿舍关灯后说悄悄话,一个人说,“哎,我发现我一天看不到他就打不起精神,满脑袋都是他,恨不得天天就腻在一起”,我们就笑这个女生,说“你爱上他了”,我们的概念里,一个人发现自己脑子里都是对方,连梦里都是他,茶不思饭不想,做什么事情都没兴趣,这就爱,其实,这只是爱的低层次表现叫心理需求,对方能让你快乐,能让你开心,你是希望通过和对方在一起来获得满足感,本质上,是利已的,我们通常管这种感觉,叫喜欢。
爱还有一个层次----按我的方式付出,我们都听过鱼头鱼尾的故事 吧,
一对夫妻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平平淡淡,相濡以沫。老头和老太太都爱吃鱼,每次吃鱼,老头都把鱼头让给老太太吃,而老太太则把鱼尾让给老头吃,有一天,老头在临终前对老太太说:“老婆子,我告诉你一个多年的秘密,我每次告诉你,我不爱吃鱼头爱吃鱼尾是骗你的,我是为了让你多吃点美味的鱼头......”老太太泪流满面,说道:“我也有一个秘密告诉你,其实我爱吃的是鱼尾,我还以为你也爱吃所以才留给你吃......”说完,老头就离开了人世。这个故事就给我们太多启示:为了爱,吃一辈子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这是一种包容,包容好几十年,好多人觉得这就是爱!可是仔细想来,这种自以为是的付出却饱含着一种遗憾,而在当今社会,这种爱能走多久呢?
爱还有一个层次,就是满足对方的需求,是用心去体察对方,投其所好,这是一种妥帖的爱,舒服的爱。
我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我尽心尽力的操持这个家,每天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省吃俭用,很少买新衣服,从不乱花钱,这么多年默默付出,为了这个家碎了心,他为什么不领情?还出轨找别的女人?也有人常这样说,女人啊要对自己好一点,狠一点,不能一门心思的光会过日子,要会打扮,要学会风情万种,不然,黄脸婆迟早会被下岗。什么上得了厅堂下了得了厨房,斗得了小三打得过色狼,这套理论看似有道理,可仔细一想,不对啊,难道我们当初的选择都是不知好歹、朝三暮四的渣男吗?于是,女人们困惑了,男人们到底想要什么?我们先不说男人们想要什么,我们先来看看,做为一个人,都需要什么,美国一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一项人的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五类,由低至高的层次排列。
生存需求,也称最低级别、最具优势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在这个阶段,人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
二、安全需求,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的威胁等。
三、社交需求,也就是爱与归属的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四、尊重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当然,也包括一些虚荣的需要。
五、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等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比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
那么缺乏自我实现的需求有什么特征呢?:就是觉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虚感给推动着,要自己去做一些身为一个“人”活世上应该做的事,一个人需要有让他能更充实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让一个人深刻的体验到自己没有白活在这世界上。
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的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和重叠,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最迫切需要;该需要被满足后,其他的需要才变得更加显眼和重要。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去发展,追求更高一层的需要然后成为动力。
说这么多,我们发现,人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中国也有句古话叫,吃了五饱想六饱,诟病的就是人的不满足,原来啊,不满足,是人普遍的心理特征,是正常现象,勤俭持家也好,风情万种也好,都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部分,那么满足对方也好,满足自己也好,是一条永无止境的不归路吗?如果是这样,那婚姻岂不太可怕了?其实,这个发展过程是缓慢的,看似复杂难以应付,但这不正是一个人逐渐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吗?在这个过程里,通过满足伴侣的需求,来实现自我的成长,这也正是爱的最高层次,难吗?难,就像我们的成长一样,但是,它是有据可循的,。
不妨我们做出这样的思考,你和你伴侣的生活现在处于什么样的阶段?那么此时此刻你内心的需求和他内心的需求分别又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无法从较高层次的需求中相互慰藉的情况下,我们我们是否可以从较低层次中来获得相互的满足进而添加动力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