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从何来该何去?
2019-08-09 13:02:36
松果小编
自卑是指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同时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自卑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导致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社会适应不良等。
那么自卑从何而来呢?心理学上讲,几乎每一个婴儿来到世上之初,无一例外充满了全能感(先天缺陷者除外)。如果母亲在照料的过程中很严重的挫伤了婴儿的这种感觉,婴儿就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并可能逐步演化成一种心理缺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童年时期,由于重要他人,特别是父母和老师,忽略孩子的优点和潜能,只看到孩子身上的不足,言谈举止中很少夸赞和鼓励,更多的是批评,指责,打骂,特别是经常使用强化贬抑性的语言,这时候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用处,没有能力,没有价值,甚至是一无是处不被喜欢的人。此时幼小的心灵痛苦不堪,更重要的是,一旦形成了这种固化的认知,便形成了深深的自卑情结。 这种错误的心理定势,会引发出人际关系障碍和许多行为上的困扰,如果不能及时而正确的治疗,可能会危害终身。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觉得事事不如人,处处不如人,无法平等独立的与人交往。由于自我很弱小,甚至没有自我,导致他人往往不知道如何跟他交往共事。久而久之,关系会疏远甚至破裂。自卑者往往受到打击,进而更加退缩自卑。
二、自卑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不配得感,总会觉得好的机会,好的待遇,好的朋友,好的婚姻跟自己无缘,自己不可能得到。然而向往美好是人性的本能,在这种矛盾和纠结中,自卑者往往把生活过成将错就错,内心却郁郁寡欢,痛苦失落。
三、无价值感。由不配得感慢慢形成了无价值感,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没有动力,不知道为啥要活着。做啥事儿都提不起干劲,甚至有的干脆啥都不做。有一些人偶尔会行动起来,但往往做到一半就失去动力,虎头蛇尾,到头来感觉一事无成。从而更加否定自我,形成恶性循环,严重者可能会发展成焦虑,抑郁症甚至轻生。
四、认为自己不被接纳,不被喜欢遭人嫌弃。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敏感在意他人的言行和感受,甚至演变成讨好型人格。从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一面迁就他人,一面自我谴责,非常痛苦。
五、另有一些人表现出外在的强大,灿烂的笑脸,甚至小有成就,在别人眼里他们已经相当不错了。而这只是为了掩饰内心自卑带来的不好感受,他们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或伤春悲秋,或对花落泪或对月惆怅。自感无缘无故的悲从心中来。
适度的自卑感是一种成长和超越的力量,而过度的自卑即行成自卑情结,如得不到及时处理会祸害了人生。那么自卑该何去呢?下面谈一谈如何克服自卑情结。
一、要接纳自己,树立改变自己的决心。自卑时人往往自责内疚,无法接受自己的状态。接纳自己,树立信心是能够改变自己的前提条件。
二、通过咨询帮助,释放负性情绪,挖掘产生自卑情结的根源。其具体方法是通过自由联想和对早期经历的回忆,分析找出导致自卑心态的深层原因,使自卑症结经过心理分析返回意识层,让求助者领悟到:有自卑感并不意味自己的实际情况很糟,而是潜藏于意识深处的症结使然。看到既能改变甚至疗愈。
三、使用认知法,全面辩证地看待自身情况和外部评价。认识到人不是神,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全知全会。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优缺点。
四、发展个人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面,努力去做体现自己自身价值的事情。尽量带着自卑情结的压力有意识的去参加人际交往和一些集体活动,淡化和缩小弱项在心理上的自卑阴影,缓解心理的压力和紧张。甚至可以把自卑转化成一股推动的力量,在某一方面取得较大的成功,彻底瓦解自卑情结。
五、用作业法培养自信。先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比较容易也很有把握完成的事情去做,并做好记录。每天完成三件,能够很好的培养自信心。坚持一段时间自信心提高,再逐步向较难意义较大的目标努力。自信心不断增强,自卑感慢慢减弱。
最后祝福深陷自卑泥潭的人们早日摆脱痛苦,回归轻松愉快的生活轨道中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