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词典02-被动攻击

2019-08-06 17:16:03 松果小编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 (Passive aggres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一、定义: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passive-aggres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也叫被动攻击型人格或简称被动攻击 ,是人格障碍类型之一,是一种以被动方式表现其强烈攻击倾向的人格障碍。患者性格固执,内心充满愤怒和不满,但又不直接将负面情绪表现出来,而是表面服从,暗地敷衍、拖延、不予以合作,常私下抱怨,却又相当依赖权威。在强烈的依从和敌意冲突中,难以取得平衡。 二、提出: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三、特点和危害 “攻击”令他不满意的人或事。 严重地害人、害己、害集体。 四、简介: 1994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将此类型列为应进一步研究的障碍。 五、主要特征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点简单地讲就是:用消极的、恶劣的、隐蔽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以此来“攻击”令他不满意的人或事。具体表现如下: 1)用被动的挑衅态度对待他人的要求和期望,如不愿发挥自己才能,消极怠工,强词夺理,丢三忘四,不守诺言等,对他人忠告感到愤恨; 2)做事不合作,故意作对,闷闷不乐,易怒,好争辩; 3)对自己持抱怨态度,表现出苦恼行为,觉得自己时时处于一意孤行和绝对依赖这对矛盾中。缺乏自信,对前途悲观。 被动攻击型人格其实也是一种心理问题,并且属于一种比较隐蔽的人格障碍。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患者不能用恰当的、有益的方式表达自己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明明有很多不满和怨恨的情绪,却又不愿坦荡、大方地表达出来,而是采取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的、将事情越弄越糟的“宣泄”方式获得某些心理平衡。 儿童有对抗性格,逆反心理者,容易发展为此类障碍。 六、心理调适和治疗 从上述被动-攻击的种种行为表现中,可以看出患者有很多心理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患者不能用恰当的、有益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尽管他们知道该如何与别人沟通,但是却极不愿意去做。明明有很多不满和怨恨的情绪,却又不愿坦坦荡荡、大大方方地表达出来,而是采取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的、将事情越弄越糟的“宣泄”方式获得某些心理平衡。这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如不及时纠正,将会严重地害人、害己、害集体。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它,并及早预防、干预、矫正。 (一)调适 1.努力了解自己 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因为这种人格的人有时做事无目的性,那就需要了解自己的思想。如果你有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并且知道你在做什么,你就可以改变自己。 2.不要取悦别人 学会争取你真正想要和需要的东西。记住,在请求时如果被人拒绝也是正常现象,虽然你很可能会很不愉快,但是你不要不断地取悦对方。说话做事要知道你想要的效果,而不要做你不想做的事。被动攻击型人格的人,往往会首先试图安抚对方,避免纷争,而不是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3.控制怒火 对于可以让你发怒的情景要格外的留心,它可能源于你孤独、忌妒、忧伤或难堪。当你对于某事非常担心时,停止一些报复性的想法,然后在大脑中预演积极的处理方式。 4.公平待人 大喊大叫,歇斯底里,并不能让怒火平息,还不如不做理睬好。当你要和其他人冲突时,把焦点放在理清自己的思想路上,并且注意倾听对方的辩解,不要只是想自己要赢。 (二)治疗 治疗医师必须反复指出由于其思想和行为模式造成的不良后果,有时必须对其行为进行限制,反复促使患者面对现实。治疗过程中得到家人的参与是非常有帮助的亦是必需的,因为集体压力可能更为奏效。团体和家庭治疗,集体居住生活和参与治疗社会俱乐部或互助小组均会对治疗有所帮助。 人格障碍患者有时可出现焦虑和抑郁,并希望通过药物来缓解情绪障碍,但由于人格障碍造成的抑郁和焦虑通过药物治疗很难获得满意效果。有这些症状说明患者正在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但药物治疗往往又使患者并发药物滥用和自杀企图。如果患者有其他精神障碍,如重性抑郁症、恐怖或惊恐障碍,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治疗,虽然可能只起到部分疗效。 人格的改变需要很长的时间,短期治疗是不能成功治愈一个人的人格障碍。但某些症状可以较快地发生改变,对轻率从事、社会隔离、缺乏自信或脾气暴躁,用行为矫正疗法可以获得较好效果。然而长期心理治疗(接谈疗法)是大多数治疗的基础,它能帮助患者了解其焦虑的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有些人格障碍,如自恋性或强迫性人格障碍,用精神分析可以获得最好效果,而另一些如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用任何治疗措施均没有什么效果。   20190806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