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幸福的关系(一)

2019-07-19 20:44:58 松果小编
读书打卡之《幸福的方法》20190719   第十三章  工作与幸福的关系(一)   泰勒老师认为,获得幸福的必然途径之一,就是工作。原哈佛的校长德雷克·博克也认为,工作,是除了婚姻、社会关系、健康、宗教信仰、自身遗传因素、政治和行政质量之外的第八个必须要素。   首先,可能我们需要先给工作下一个定义。在没有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认为工作就是赚钱的一种方式,是人类这一生中投入时间相对最多的事情。当然,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去实现赚钱的目的,同时,我们还能够获得很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   工作从是否获得报酬的角度来看,分为:偿职业活动、兴趣活动、家务劳动和市民活动。工作从目的来看,罗伯特·E·贝拉则将工作分为: 劳动(job,获取薪水,维持生活的工作)、事业/经历(career,追求更高业绩,更高职位的工作)、天职(calling,履行自己责任本身而做的工作)。   唐纳德·E·萨博认为工作由3个要素构成,即“兴趣”,“能力”和“价值观(重视)”。   关于工作和幸福感的关系,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失业会让幸福感下降的观点,则是众多专家都认同的。那么为什么失业会让人觉得不幸福呢?   乔治·E·范伦特认为,失业会导致人们丧失自尊心和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会让自己失去对自己的社会身份的认同。对于天职,也是如此。就像一位老母亲,在丢掉抚养孩子的“工作”后,会陷入“空巢症候群”的沮丧状态一样,失去对自己的角色的正确认知。   关于幸福和工作的关系,泰勒·本·沙哈儿认为幸福是被称为“喜悦”的当前利益和被视为“意义”的未来利益的结合体。“心流状态下”,人们可以同时获得当前的快乐和未来的意义。“心流状态”是指意志和行为完全融为一体的状态,简单来讲,就是我们全身心投入某项活动时,在行为上和心理上产生的良好状态。尽管“心流状态”并不是一种能够长期存在的体验,但是,人们在每天的工作中,都能够多次的,短暂的进入到这种状态。并且,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体会到克服困难和自我提升的“快感”,这种“快感”就是马斯洛所认为的“巅峰体验”,幸福感即来自于这种体验。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