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的心理咨询师

2019-07-19 10:17:44 松果小编
心理咨询的开始,就要求心理师将感情的触角伸入到求助者的内心,和求助者保持心跳和呼吸的频率,这叫“共情”,也叫“同理心”,只有建立共情,才有机会向对方输入关爱的力量,帮助求助者建立安全感,使其放心安心的打开久闭的心门,让咨询师进入为其整理心房,清理垃圾。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心理咨询中成功建立共情,咨询已经成功了一半! 当求助者向你打开心门后,高明的咨询师往往会为情刹车,在求助者完成倾诉,擦干眼泪时,巧妙的进行身份确认:“不要怕,我是您的心理咨询师,在接下来的XX天,我将随时为你提供帮助,我是你的心理师,不要怕!” 这种反复强调,可以让求助者从泛滥成灾的感情状态清醒过来,确认这个人只是心理师,而不是男女朋友,父亲母亲,更不是老公老婆。此操作可以有效抵制移情。 很多人不知道移情多么可怕,正移情的求助者会把你当成他(她)的神,把后半生的幸福全移到你身上,你不从他,他会自杀或者同归于尽,这种移情并不受性别限制,而且还具有独占性。 负移情的求助者,会将所有的怨恨转移到咨询师身上,会将咨询师置于危险之中。 所以,心理咨询过程中,一旦发现移情现象,应及时转介,因为,你的咨询已经失败! 很多初入门的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被求助者的情绪误导,以为尽量多点关爱,对方被温暖会心生感恩,会更加配合以后的咨询,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咨询师“爱”的定义应该像手术刀,是一种技术,是一种工具,咱们的目的是建立求助者的安全感,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就好像保姆,拿到锁匙进入房间,打扫卫生,彼此之间只是雇佣关系,而不是家人关系,更不是夫妻关系。 如果说单凭“爱”和关怀就能解决心理问题,那么,求助者的家人比你更懂怎样去爱,怎样去关怀,完全没有必要花钱买“爱”买”关怀”。反之,一旦求助者“爱”上你,就会形成强烈的依赖,失去自我努力的动力。 所以,“智爱”救人,“滥情”误事,如何把握和求助者之间的关系,是心理咨询师必修的功课! 咨询师资质考试中的职业道德有一题,严禁和求助者建立咨询之外的任何关系! 因为你不能是他的朋友,亲人,父母,你只能只他的心理咨询师! 所以,每次咨询开始和结束,都应该提醒对方,我是你的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提醒自己,我是他(她)的咨询师。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