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疗愈,诗意成长(国内)

2019-07-10 23:56:52 松果小编
诗歌疗愈,诗意成长(国内) 诗以言情,词以明志 读诗养生,如同全身按摩 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 古典诗歌保健、治疗的功效,自古多有记录。 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曾说:“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意思就是,制止愤怒(作用最佳的)没有一个能像诗那样的,去除忧愁(作用最佳的)没有一个能像音乐那样的。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中也谈到了读诗的作用:“上可稗教化,舒之济万民;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意思是诗歌有理顺性情、养心养生之功效。 到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还曾用他的诗给一位老者治头痛。陆游在其《山村经行因施药之三》中写道:“儿扶一老候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辈,吾诗读罢自醒然。”仿佛他的诗歌治头痛的疗效比川芎、白芷还好。 用诗歌为人疗疾的还有诗圣杜甫。 南宋文人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中记载,杜甫的好朋友郑少文妻患“情志病”,杜甫便以 诗 句“夜阑更秉烛,相对 如 梦寐”让她反复吟诵。不久她的病情逐渐好转。南宋文学家胡仔分析道:“世传杜诗能除疟,盖其辞典雅,读之者脱然,不觉沉疴之去体也。”也就是说,杜甫的诗能疗疾,大概是因为其辞藻典雅,让人心灵超脱,不知不觉地就缓解了长久以来的症状。 湖南岳麓书社专门自台湾引进“诗疗馆”系列图书,全套共5册: 《唐诗,我的灵魂伴侣》 《宋词,我的忧郁抗体》 《元曲,我的压力解药》 《古诗,我的能量补给》 《植物,我的精神导师》 一、吟诗等于给五脏做按摩,可宣泄压抑。 由于汉语具有四声,抑扬顿挫,所以,中国人更喜欢依字行腔,也就是就着字的发音把词句唱出来,所以古代中国人多为吟诗,也就是诗是用来唱的。虽说后来古乐逐渐失传,诗歌从吟唱变成了朗读,但如今很多作曲家都纷纷为古诗词重新谱曲写成歌。吟诗是唱,音乐养生自古就有。 《黄帝内经·素问》当中就把五声音阶中宫、商、角、徵、羽与人的五脏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肝主目,在音为角;心主舌,在音为徵;脾主口,在音为宫;肺主鼻,在音为商;肾主耳,在音为羽。”声调不同,对人体五脏生理或以及人的情志变化有着相应的影响。 诗词吟唱时或高昂或低沉或安闲或欢快的声响,无一不浸透了吟唱者内在的生命旋律。在这样的旋律中,人的心理也得以提升和净化。从生理角度讲,吟唱时共鸣器官(胸腔、口腔和脑腔)的运用、气息的控制,犹如做健身操或全身按摩,从而把压抑的情绪宣泄出来。” 二、默读、抄写和朗诵诗歌也能甩掉负能量 诗歌除了唱之外,更多的是朗诵。 而这在诗歌养生理论当中被称作“诵读疗法”。据资料介绍,诵读疗法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共鸣。当诵读者的七情六欲,通过诗人之手得以描述时,诵读者仿佛找到了情感共鸣,虽是诗人代为表达,但同样可以找到宣泄的途径。 而且,诵读是一种运动,通过诵读,脸部肌肉得以运动,从而加快了脑部供血。再加上感情共鸣、情绪宣泄,使得心理得到很好的调节。由于是对诗歌内容产生的共鸣,那么,不用读出声,光靠默读和抄写(如诗词书法),也能宣泄情绪。 集体诵读诗是很好的‘团体疗法’,容易产生共鸣,形成‘场’。”这也是各式各样吟诗社团、朗诵社团能吸纳诸多成员的原因。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