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健康的竞争心理如何调适
2019-05-17 16:46:41
松果小编
【问题呈现】
小磊,男,14岁,八年级。父亲是货车司机,母亲做小生意,从小跟奶奶长大。较聪明,学习成绩中上等。性格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有时盛气凌人,自以为是,脾气急躁,情绪极不稳定,有很强的嫉妒心。七年级,常在校服、书包、头型上弄花样,出风头。发现别人比他做得好,受到表扬,他就心里不舒服,甚至对同学、老师、班级和学校充满敌意。后来,为提高知名度,竟散步留言,拉帮结伙,打架斗殴,以此引来“羡慕”、“尊敬”,以致打伤了一名同学,还不肯认错。
【专家分析】
小磊陷入了竞争心理的误区中。而青少年常见竞争心理的误区有:
1.嫉妒型竞争心理
嫉妒是在与他人竞争中害怕己不如人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内心极没有安全感,害怕别人超过自己,所以敏感多疑,甚至走极端。
2.自卑型竞争心理
希望自己能在学习及各类竞赛中出类拔萃,而现实中要一直保持杰出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而压抑,苦恼,形成自卑的竞争心理。
3.投机型竞争心理
为了能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和收益,请客送礼,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投机取巧。
4.攻击型竞争心理
好强自负,在竞争中一旦失败,往往把过错全推给别人,采取报复处理的方式,甚至对他人造成伤害。
小磊不健康的竞争心理属于综合型的,开始以嫉妒型为主,受到打击后,转而自卑,又想法投机,不能满足心理需求后,则形成攻击型竞争心理。
不健康的竞争心理的形成原因:
主要有学生自身原因、家长原因、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一是学生自身原因,是建立在与其年龄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的认识水平、消极的情绪、薄弱的意志、不良的动机和行为占优势基础上的缺陷性个性特征。二是家长教育上的偏颇,家长的期待过高,骄纵,对其失败落后的粗暴惩罚等。三是学校的一些竞争性的活动,有时没有做到明确、公开和机会均等,不能让人赢得有理,输得信服。四是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竞争手段的影响。
【解决策略】
要对学生进行竞争心理的调适,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竞争心理。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竞争态度。
教育学生竞争的目的不是指个人的“出人头地”,而是将自己的才华与智慧奉献于社会,不是不择手段地战胜他人,击败了对手,满足虚荣心。
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和学习的关系:竞争只是学习的手段,不是最终结果。
2、帮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充分的自信。
学习中真正的对手是自己,要教育学生能够超越自己,战胜自己。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评估,不能自高自大,又不妄自菲薄。
在竞争中要有自信,发挥优势,有宽阔的胸襟,及时调整竞争的方向和策略,还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笑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
3、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奋斗目标。
同时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超越目标,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脚踏实地做起。
4、帮助学生树立竞争与合作互补的观念。
教育学生参与有益竞争,既把同学当做竞争对手、赶超的目标,又把同学当做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5、制定科学的制度规范,营造健康的竞争氛围。
在班级和学校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各类学习、活动和竞赛的开展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在评价学生时,应肯定他们的长处,因材施教。
6、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减轻学生压力
教师应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设法引导家长改变“成绩决定一切”的观念,帮助他们为孩子创设愉快、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并率先垂范,不参与不良竞争,使孩子在家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7、做好耐心细致的辅导调适工作。
嫉妒型竞争心理:故事点拨,明理育心;名言引路,净化心灵。自卑型竞争心理:善用表扬,重塑自信;恰当评估,坦然面对失败。攻击型竞争心理:强调合作,引导学生善于竞争;创造机会,平等对待学生。投机型竞争心理:及时扼杀苗头,引导学生诚实竞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减轻学生压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