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养6-11岁的孩子?

2019-04-26 16:45:47 松果小编
作为父母的我们该如何教养6、7-11、12岁左右的孩子们呢? 6-11岁的孩子处于童年期,大概处于小学阶段!每天主要以学习为主导!所以会比前两个年龄段的孩子显得更安静一些,婴儿期的大吵大闹早已过去。青春期里炸耳朵的摔门声和音响声还尚未到来,父母们的耳根终得了片刻清净。 但是,这段时间也是孩子大脑快速发育、锻炼情感与社交能力的一个关键时期。6-11岁也是值得父母深入理解孩子的一段重要生命时光,珍惜这段时光多陪伴孩子,能够为自己的家庭创造更多的幸福感。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不同的心理学家眼里的6-11岁儿童期是怎么样的? 在儿童期,孩子们开始进入学校,学习重要的社会和学习技能。开始学习认识自我,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6-11岁期间的孩子们,要进行自我中勤奋感对自卑感的平衡, 这一时期的孩子们开始与别的孩子展开竞争,不可避免到遇到成功或失败,如果体验到成功,他们的竞争意识就会不断增强,这为他们以后积极进取打下了基础。如果失败了,就会体验到一种无能感,对以后的生活期望都不高。所以要及时帮助孩子调整状态! 而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孩子们的6-11岁阶段称之为“具体运算阶段”。虽然此时的儿童有能力进行一些逻辑思考,但他们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局限于具体形象的思维。 皮亚杰举了这样的例子:爱迪丝的头发比苏珊淡些,爱迪丝的头发比莉莎黑些,问儿童:"三个中谁的头发最黑"。这个问题如果是以语言的形式出现,那么具体运算阶段儿童会很难回答正确。但如果拿来三个头发黑白程度不同的玩偶,分别命名为爱迪丝、苏珊和莉莎,按题目的顺序两两拿出来给儿童看,孩子们看过之后,提问者再将布娃娃收藏起来,再让孩子们说谁的头发最黑,他们会毫无困难地指出苏珊的头发最黑。 皮亚杰认为这一时期的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中心的观念逐渐减轻,获得了更多更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从性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弗洛伊德认为6-11岁的孩子们处于潜伏期。这里所谓“潜伏”,是指孩子们对性器兴趣的暂时消失。他们的兴趣不再局限于自己的身体,对于外界环境,也逐渐有了探索的倾向,满足于向外部世界探索、好奇心和知识满足。这一时期的孩子们基本中止对异性的兴趣,倾向多和同性者来往,男女的界限会变得很清楚。 弗洛伊德认为,潜伏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孩子们的快乐主要来自于通过努力学习发展社会技能和智力技能。通过各种活动,形成自信、自强的个性品质。但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出现孤僻内向、自卑的个性弱点;儿童在这时期若遇到不良的引诱,就会产生各种形成的性偏离。 然而就是在心理学家们认为这是一个儿童发展历程中相对平静稳定的时期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以网络成瘾以及不擅情绪管理两大问题为主。 1.儿童期的网络成瘾问题 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开展的一项针对6岁至12岁的小学生及其家长的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结果显示,约8成受访小朋友9岁前开始接触互联网,更有部分小朋友在学龄前甚至1岁就已经接触网络。 而通常造成孩子们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包括:缺乏父母关注与爱,父母情绪控制较差;学校课业压力大等等因素。网络可以让孩子们在虚拟世界中释放自己现实生活中所积压的压力,轻而易举地满足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实现不到的需要。 而这一时期,正是个人性格、意志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们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强,易冲动,想法单纯,虚拟的网络世界会让他们的角色认知不清,使他们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和不良的道德品质。对于心理还不成熟和不稳定的孩子们而言,这些因素的存在极可能引发心理障碍,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犯罪。 2.儿童期的孩子不擅情绪管理 情绪变化无常,时而特别兴奋,大声尖叫,时而郁郁寡欢,独自一个人呆在角落里;常常出现暴怒,生气起来经常打人、骂人;遇到情绪激动的时候无法表达,甚至会出现自虐现象......在这一阶段,孩子们的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是最受家长们关注的,从而也能反映出,有许多孩子在于情绪管理方面的能力较弱,出现了焦虑、抑郁、强迫等症状。 对于6-11岁的孩子们而言,这是塑造个性和培养自信的最佳时机,但也是最容易出差错的时期。 而促成这类问题的原因有许多:长辈的溺爱、家长的教育方法、老师的教育手段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日常的亲子关系中,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更多的是先入为主,认为孩子的性格和品行就是好的或者坏的,然后开始从生活中的种种行为给孩子定性贴标签,认为孩子就是听话的还是不听话的,从而造成亲子关系出现矛盾。 ☆面对6-11岁儿童期的孩子父母应该如何做? 除了要去理解并了解这一阶段孩子们的特征,我们更要看到我们孩子自身的特点与需求: 第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和关注。这一时期的孩子非常在意和父母的亲密时光,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点和孩子好好协商,比如说好孩子做了某件事以后,你们可以花些时间一起做些孩子想和你一起做的事。多关心孩子,不要吝惜赞美和鼓励。 第二、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6-11岁期间的孩子们会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交往,通过更广泛地与成人和朋友打交道,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在行为以及感受上的相同与不同。尤其是越来越多地发现他与别人之间相同之处,这使得他从社会关系、情感、种族、宗教等各方面对自我的认识越来越明了。父母需要帮助孩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这种相同与不同的价值,接纳他人的不同。 第三、正面地引导孩子看待和处理各方面关系。在这个阶段,关系对于孩子尤其重要,包括亲子关系、朋友关系甚至男生和女生之间情感的关系。孩子们对自己的感觉以及别人对他的感觉都很在意。从情感上说,他已克服了早期的害羞感,更容易和别人相处,甚至跟陌生人相处也产生了一定的自信。鼓励引导他们,帮助孩子了解和建立基本的是非标准,学习基本人际交往技能,引导孩子们在这其中学会情感或需求的表达。 第四、帮助孩子养成好规矩和好习惯。比如说培养一个好的作息习惯、学习习惯等等,这些对于未来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需要加强管教,但不等于控制。父母们要善于借用各种机会,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之后将带来什么结果,让孩子学会去承担责任,培养独立习惯。例如,现在大部分家庭是由父母负责家务,孩子则忙于运动、课业及各种活动,完全不须承担家务。但是做家务可以让孩子学习遵守限制与承担后果,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对家庭有归属感。 第四、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计划。这一时期的孩子们也是非常重视自己的独立性的,但他们往往会因为缺乏经验或太冲动,给自己设定过高的要求,以至于他自己最终达不到目的而失败。面对这样的失败,父母应该保护孩子不要因为这些挫败而过于伤心,过于苛责自己。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设定合理的目标和要求。这对帮助孩子巩固他的自信和自尊很重要。 最后,我们要看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精心设计、独一无二的创造。孩子是上帝托付给父母暂时教养、照管的产业!孩子的成长,有着他们自己的独特特点,需要我们每一位做父母的去发现,即便在这一个相对“平和时期”,也要用心教养陪伴孩童,使他们走当走的路,就是到老也不偏离! 愿上帝祝福你的孩子!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