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论:《成长自我突破代际传递》
(本文已发表于某报刊)作者:本人
2019-04-13 20:49:03
松果小编
在之前的评论《尊重人性经营婚姻》中,笔者简单阐述了关于人性的相关理论。文章中北志的故事向我们呈现了他人性中被过度压抑的部分——攻击性。他在亲密关系中极度的降低自己的尊严,用力讨好对方,这般努力示好,却得不到对方的平等对待,终于在某一天,北志内心压抑的攻击性能量,如火山爆发一般喷泻而出,当情绪无法再控制,好脾气也就没有了,关系自然就该破裂了。北志在亲密关系中,不知不觉地重复着这种模式,这让他内心充满无力感,非常痛苦和焦虑。
精神分析关于俄狄浦斯冲突的解释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成功与成功之后的惩罚、男人和女人、生与死。北志的这种冲突,主要突出了俄狄浦斯冲突中关于成功与成功之后的惩罚这一方面,他非常渴望成功的婚姻,也非常努力,但又总是失败,实际在北志的潜意识中,他是不接纳自己成功的,对他来讲,成功的婚姻就意味着更大惩罚的来临,这是他在潜意识中关于婚姻的态度,这样讲解也许你会感到晦涩难懂,那么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女性天然承担着繁衍的责任,因此女性会寻找比自己更加优秀的男性为伴,以保证其后代更加优秀;而对于男性来讲,需要不断壮大自己,比如追求更高的学历、掌握更多知识、做更大的官、赚更多钱等方式,来让自己变得更加突出耀眼,以吸引女性,这是人类的天性,繁衍的需要。
再来看北志,北志在这两段感情中,一方面逃避为自己买房子的压力,另一方面百般讨好对方,这两个现象是北志内在攻击性被过度压抑之后,呈现出的攻击性象征化程度不足的结果,这与他早年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互动模式有关。在北志早年的成长中,父母对其过度的惩罚和控制,使他慢慢形成讨好型人格,其中母亲对他核心人格的影响最大,实际上,他的这种人格很有可能是他母亲给他的原型。
攻击性习惯被压抑的北志,他若能买到房子,处理好选择和经营婚姻的问题,就等于他打破了父母给他设定的限制,突破了妈妈给他的原型,这就意味着他对父母的背叛,北志小时候被惩罚的情绪会让他倍感焦虑、惶恐不安,为了避免这种情绪上的巨大惩罚,他只能选择妥协自己,用自己已经习惯的模式让自己处在熟悉的情绪当中,以求得内在的“安全”。实际在北志的潜意识中始终有一个严厉操控他的父母,如果他内在的父母形象不能改变,北志的互动模式也会一直处于这种退行状态,这种模式并不是北志或者他父母的选择,这是在代际之间传递下来的强迫性的重复,难以察觉,更难以突破。
精神分析告诉我们,父母的过度控制和干预,容易压抑孩子对成功、愉悦和攻击性的释放,到成年之后,孩子攻击性的象征化程度也会受到影响,就像北志一样,他无法控制自己在面对成功时这种退行状态,无法控制也就没有力量,因此北志很难让自己集中精力买房子,他始终无力解决他面临的窘境。正如他明明知道自己没有房子,入赘到前妻家才能结婚时,他可以放下尊严与自由,委曲求全,妥协入赘;更糟糕的是,他明明清楚自己没有房子,女朋友不可能与自己结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租房养女朋友的方式来讨好对方,因为这样固定重复的妥协讨好,会让北志的潜意识感到安心,这就是俄狄浦斯冲突的显现,实际在北志的潜意识中,他认为自己是不配应有房子和婚姻的,也可以理解为,北志认为自己是不配拥有成功的,北志的潜意识还在告诉所有女性:“我不优秀,你们不要来找我结婚”,所以他在处理前妻和女朋友这两段关系中,显得无力和盲目,他的盲目投入和付出,也是对其无力感的掩饰。
通过北志来看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父母的人格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尤其母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克莱因认为:孩子的核心人格是母亲跟孩子相互内化的过程。实际中,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例如,家长对孩子所有的贬低或嘲笑,即便是玩笑式的贬低,其实是源于家长自身健康自恋的不足,需要通过贬低自己的孩子来满足自己的自恋,因为在家长潜意识里非常清楚,只有贬低自己的孩子才是最安全的,因为小孩子可以被控制,不会对自己有威胁。但是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孩子会对恐惧和失败等不良情绪充满羞耻感。我们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往往对孩子过于控制和指责,这是我们人格中不健全的部分,也是作为父母需要成长的部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实际就是一种控制和束缚,这里笔者不是要批判“礼仪”,而是希望引导大家思考“礼仪文化”中过度控制的部分,如受“孝”文化的影响,许多家长会不知不觉地过度干预子女的婚姻,其实这是父母在潜意识中用“孝”的礼仪道德对子女进行过度控制的表现。子女们受这种道德规范的影响,在潜意识中难以分清自己与父母的边界,“孝顺”的他(她)们会遵循“父母错了也是对的”理念,或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父母的控制,导致夫妻双方矛盾不断,很多婚姻家庭因为父母的过度干预而走向分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适当控制”有益于孩子将其内化为健康人格中的一部分,父母的人格越健全,孩子的内心就越健康。我们常常在潜意识中复制着与父母的互动模式,而且这种模式在代际之间重复传递,这就是我们为何会莫名其妙的,因为某些类似的事情产生情绪的原因。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已经存在的事实,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成长自己,或者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让自己获得支撑自己的能量,帮助自己努力突破代际之间强迫性的重复,让自己可以更好地经营婚姻,积极地影响爱人和孩子,不断突破自己,改变家族命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