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的“无力感”,换个层面看问题。
2020-03-06 10:23:40
松果小编
再很多心理咨询师在和来访者的交流中,常常会感到无力和失控。
我的同事小宁就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和来访者的交流过程中,来访者频繁的问他这个事情该怎么办?自己这个心情该怎么办。面对突如其来的询问,小宁给了很多的建议,或是建议他那样做试试,或是试试这样的方法是否可行。
小宁说在自己给出无数的建议以后,来访者一一拒绝,小宁表示那个时候自己非常的无力,甚至感到自己内心快要失控了。
为什么咨询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人类的大脑发育了强大的前额叶。这其中有一个强大的功能,那就是可以感受他人的感受。这也是人类区别于去他动物的一大特点。
那么这种无力感到底是哪里来的的?为什么又会失控呢?。
当来访者寻求怎么办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真的询问建议。一种的传递心情。
真正寻求建议的来访者少之又少,他们与其他人比显的更为理智也更为稳定。再你给予建议以后对方会自己思考,以及全面考虑是否可行,能不能在他自己的生活中很好的执行。这类人在心理咨询的时候心理咨询师内心并:会有太大的负担和强烈的情绪感受。
另外一种是传递情绪。这种来访者大多数也是为了寻求问题,但是自己觉知你会发现,他们更多的早诉说自己的焦虑和情绪。这个情绪在来访者和咨询中的怎么表达的呢?这种是很隐蔽的,他一直在询问,而你给你建议又被一一回绝,这个时候咨询师有一种无力感。这种无力感一部分是咨询师自己的无力感,还有一部分是来访者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是来访者自己在面对他自己遇到的时候的无力感。
来访者传递的无力感更多的是潜意识中渴望被觉知,渴望被看见。
而此时如果咨询师不够“淡定”,那么他也陷入到来访者的无力感之中,更可怕的是他自己无法区分这其中的奥妙。那么他很有可能就会我同事像小宁一样会有“崩溃”感觉。这个时候咨询师忙于解决所谓来访者表面的问题,却不知其中的奥妙,那么双方就一起陷入无力感之中。
来访者和咨询师必须都要明白,无力感更多的精神反馈,它需要一定的持续时间来改变,来让它发生变化。这类问题并不是普通的给予建议就可以解决。
那么如果两个人到了这一步应该怎么继续呢?
对于来访者来说,这是他的真实内心。所以来访者跟多的是保持觉知,感受自己焦虑的情绪和感受。给自己时间。
而两者之中最关键的是咨询师。咨询师可能因为无力和崩溃导致自己“自恋受损”,进而不敢体会着难受的感觉。进而会潜意识中产生某种“逃避”的丝丝情绪。
我之前也遇到这样的情况。曾经也比较无力和崩溃。
至今让我觉得比较好的回答是如下“听了你的问题和请求,虽然我给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被你回绝,我内心有深深的无力感,我想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我自己无法很好的帮你的无力感,还有一部分是你内心真正的无力感,这种感觉在我身上流动,就像你要表达的情绪一样”
其中的这话看着很普通。但是里有两点内容,第一的心里咨询师说出了自己的无力和来访者的无力,这个无力的情绪被觉知被点亮。
第二点就是咨询师身体力行的在咨询关系中带着来访者面对无力感。这就好像一个网球教练,亲手教学员挥拍,一起面对问题。也潜移默化的教来访者面对情绪。
咨询师要保持觉知,也要区分自己或是他人的情绪。更要勇敢的面对咨询室真正在发生的“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