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一隅之见

2020-02-28 21:58:09 松果小编
说起孩子厌学,可能是很多家长都感到头痛的事情,孩子厌学,不得不谈到学习动机的问题,孩子的学习动机到底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兴趣和好奇心。 我们回忆一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是怎么学会走路?怎么学会说话?怎么学会自己吃饭的呢?我相信,没有家长逼迫,都是孩子自己一次一次的尝试——失败——再尝试的结果,在这期间,孩子充满了好奇,并为自己的每一次进步感到高兴,进而更加的自信。所以我们发现,作为一个人,与生俱来就有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那为什么到了上幼儿园,孩子不愿意去上学呢?可以肯定地说,孩子并不是不喜欢学习,他有可能是不喜欢学校纪律的约束。到了小学,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学习呢?是真的没有兴趣吗?不是!我们经常会做这样的事情,如果孩子喜欢游泳,家长马上会说:“那给你请个教练好好教一教?”很多孩子一听,马上就没了兴趣,“算了,我不学了。”我们总想把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成特长,无意间,就把孩子主观世界的“兴趣”变成了大人客观世界的“功利”,反而破坏了孩子的兴趣。我们也可能存在这样的作为,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就给他一些物质激励或者表扬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学习的目的就由内在的动力偏离到外界的刺激,学习不是因为兴趣,而是为了获得表扬,逃离惩罚。 综上所述,种种现象说明一个问题,孩子不是没有学习的兴趣,而是被所处的环境逐渐压制了。这个环境包括学校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包括家庭教育的说教、唠叨、指责、批评与虚假的鼓励和表扬。难怪天天听孩子喊道:“我好难啊!” 怎么解决孩子厌学呢?首先要建立孩子的自我价值。我们的孩子小的时候都被问过一个问题:“你的理想是什么?你长大了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们的回答像万花筒一般五彩斑斓,有想上月球看看的,有想当科学家的,也有想当军人、医生,还有想种花种草的……有些可能从大人的视角出发,觉得特别没有出息,就被家长批驳了,“你能不能有点远大的理想啊?”有些家长尽管嘴上不说,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会对孩子加以引导,直至符合她的价值观为止。这样很不利于孩子自我价值的建立。我们说,孩子在小的时候,都需要梦想、幻想、空想,甚至胡思乱想,我们不要剿灭他们的想法,哪怕这个想法很怪诞,简直是天方夜谭。孩子会逐渐将自己的学习行为与自我价值联系起来,尽管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但是,至少他的心中有方向、有目标。即使现在的梦想也许并不能成为未来所从事的工作,但他却能给学习带来无比的动力。 如果说,自我价值的建构是一个终极目标,那么,还可以尝试“升级系统”。什么是“升级”?就像孩子打游戏,为了过关升级,可以废寝忘食,升级系统不断设置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不断刺激孩子的获胜心理,不遗余力的闯下去。学习上,也可以设置一个一个的阶段性目标,让孩子一直在拼搏——获胜的道路上,会走得更轻盈。当然,不要设置超出能力的升级,否则也会导致厌学。 总之,学习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理想和自我价值。用理想点亮孩子的心灯,用升级铺设孩子前进的道路,家长只需要“陪”着孩子,孩子有自我成长的权力。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