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解析]焦虑的自我干预

2020-02-19 18:14:49 松果小编
焦虑是人们最常见的心理问题,约2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历过严重的焦虑。从某种意义上说,焦虑症是这个时代的疾病 焦虑≠焦虑症 焦虑是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的经历,但是有些焦虑是基于实际情况的,对于这类焦虑我们可以清楚地确定其根源。 但是焦虑症患者有不同的焦虑状态。这种异常的焦虑是没有充分根据的,并且常常具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持续性压力,恐慌或身体不适。 焦虑症是主要表现为广泛性和持续性焦虑或复发性恐慌症的神经症,往往伴有头昏,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性不安等症状。 患者的焦虑程度与实际情况不符,焦虑也不是来自实际的威胁或危险。 学会自我觉察 先觉察自己的状态,了解自己处于怎样的焦虑里,是焦虑情绪还是到了神经症的程度。 广泛性焦虑症的主要表现: 1.心理方面:由焦虑经历引起的过度焦虑。 2.身体方面:运动障碍,肌肉紧张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3.警觉性增强:过于敏感,注意力不集中,在睡眠中容易醒来,情绪激动,容易发生惊吓反应。 4.其他症状:疲劳,沮丧,强迫症,恐惧,惊恐发作和人格瓦解。 懂得爱自己 确保良好的生活习惯,正常的工作和休息,并且不要喝酒或吸烟。良好的睡眠是治疗焦虑症的重要先决条件。 学习放松技巧,例如肌肉放松技巧,深呼吸练习,冥想和听音乐。培养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并增强自信。 焦虑症患者通常对他们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当他们遇到事件时,常常抑制不住的忧虑、纠结、紧张。 因此,患者应培养自信并减少自卑感,这可以减少焦虑程度。学会适当地计划事情并适当减轻压力。焦虑症患者的背景通常是工作,学习和压力。建议学习一些计划时间和工作及学习的方法,以提高效率并简化复杂的事情。 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适当改变环境,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避免长期紧张。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