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负面情绪可能源于你的时间观

2020-01-08 22:56:31 松果小编
有位男生向我诉说了一个苦恼。他说自己的目标是通过努力,在毕业的时候,考入某一家医院的编制。 可是呢,自己总是想起高中的时候,父母觉得他是一个过于平凡的孩子,言谈中总是流露出怕他考不取大学的担忧,老师也不怎么看好他。这段经历似乎带给他很深的——创伤。 以至于两年过去了,他仍然沉浸在别人对他的负面评价中。在现实中,也不大提得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又很担心这样下去,毕业的时候找不到好工作,因此非常颓废,非常焦虑。问我怎么办? 表面看起来,男生的问题似乎是一个情绪的问题。如果要给他的状态冠一些术语的话,总逃不出什么习得无助啊,僵固思维啊,防御心理啊等等的。可是给他这些标签未必对他的现实有什么帮助。我试着寻找其他角度来解释他的困惑。  2 我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津巴多的时间观疗愈法中找到了答案。 津巴多教授提出用“时间视角”这个概念表示人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态度。研究发现,根据不同的时间视角可以划分出五种人。  第一种:积极过去视角。 持有这种视角的人,总是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回顾过往,总觉得过去比现实更美好。他们时常怀旧,也很珍惜旧事,旧友,但缺陷是,容易忽视当下的快乐。  第二种:消极过去视角 持有这种视角的人,总是用一种消极的心态回顾过往,容易沉浸在过去的负面体验中,像牛咀嚼草一样不断反刍过往的创伤性事件。他们面临较大的诱发心理问题的风险。  第三种:宿命论视角 持有这种视角的人,总是以一种命中注定的心态看待一切,他们更容易向现实妥协,用逆来顺受的方式对待周遭。  第四种:享乐主义视角 持有这种视角的人认为人生第一要务便是享受眼前,他们不喜欢总结过去,也懒得展望未来。他们的快乐指数比较高,但比其他人更容易成瘾。  第五种:未来视角 持有这种视角的人认为最重要的事是积极规划未来,他们珍惜时间,甘愿为未来牺牲眼前的幸福。他们更容易成功,但也更容易焦虑。  津巴多教授提出以上五种单一的时间视角都有明显的缺陷,我们应该构建更加积极平衡的时间观。多采用积极过去、享乐主义、未来主义三者混合折中的视角,少采用消极过去、宿命论的视角。  3 从津巴多的时间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把前面那位男生的问题从情绪调适的问题转变为重构时间观的问题。 根据表现,我们建议他通过三个步骤来构建更加积极平衡的时间视角。 第一:识别。对照五种时间视角。这个男生总是沉浸在过去父母和老师对他的负面评价中,在现实中提不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可以判断他拥有的是消极过去视角和宿命论视角。指出这两种视角的局限性。 第二:转变。提醒男生,人有选择视角的权力和能力,当消极过去视角阻碍我们前行时,我们还可以采纳积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和未来视角。 比如过去你的父母和老师对你有过消极的预言,但是,你用自己的努力打破了那些预言,考上了大学; 比如你在大学里参加了学生会,组织过很棒的活动,这些都是能力的体现,证明你完全可以突破那些悲观的评判; 再比如,未来你能不能考上编制并不取决于过去别人对你说了什么,而是取决于现在你做了什么准备。 第三:调整。根据特定的场景和需要做出改变。比如当他又一次沉湎于过去的消极言论时,提醒自己可以更积极地看待那些言论,当成一种关心、激励或鞭策; 在学习的状态下,可以多采用未来视角,珍惜时间,谋划未来,适当牺牲眼前的快乐; 在调整时,可以尽情采用享乐主义视角,先放下能不能考上编制,找不找得到工作的担忧,全然放松; 而和家人相聚时,不妨一起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采用积极过去视角,多想想父母曾经给过自己的支持,少沉浸于父母给过的言语打击。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想想就会有用么?是不是太理想主义啦。我觉得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真正让我们烦恼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对问题的解释以及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 我们之所以需要构建平衡、积极的时间视角,其实也是在调整我们看待对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自己的视角。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觉察和练习。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