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能做自己?

2019-12-03 14:51:47 松果小编
  经常听到一些妈妈们说,我们家的孩子很乖很听话,我叫她往东她不敢往西,家里凡事都是我来做主。持这种观点的妈妈们认为,孩子不听话时就认为是叛逆,就是自己管教无方,感觉没面子,她们希望孩子们从生下来那一刻起就不要给自己添麻烦,自己说什么孩子照做,这样比较省事,妈妈们在家中也坐实了女皇的霸主地位,她们天真的认为孩子就是她的私有物品,任她呼来呵去。   小A是一位全职太太,她自述小时候特别听话,妈妈就是那个霸王,她对母亲严听纪从,不能顶嘴,更不敢违抗,小小年纪便会察颜观色,一味的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对于权威绝对服从,她努力学习,力争上游,使自己足够优秀,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大人的关注。就这样一过就是20多年,她渐渐的发现自己没有自我,小时候对老师惧怕,长大了对领导逃避,公司开会时,她尽管有自己的超赞的想法也不敢站出来,她下意识的害怕被拒绝,被打压,因为只要她一做自己便会冒出当年的不良感受,她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人生过得很悲伤,痛苦不堪。       现实社会,像小A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被抚养人驯化后变得听话的变成了讨好型人格,被抚养人强制打压后听话的孩子变成了权威恐惧症,她将那个权威人物投射成她的抚养人,严重时会发展成抑郁症。都说孩子有三次叛逆期,而讨好型的孩子不敢有叛逆,于是只好默默的压抑着,直到某个时刻爆发。于是有许多父母会认为,一直乖巧懂事的孩子,怎么会这样?       讨好型人格? 表现特征 别人拒绝你时轻描淡写;而你拒绝别人的时候;感觉自己犯了天大的错。 帮别人忙时,比做自己的事情更加小心谨慎,甚至觉得是自己的本分;而自己从不会开口要求,因为担心被拒绝。   和别人在一起时,总是怕冷场,一直主动去找话题。就连在微信上聊天,没有秒回都会心存愧疚;每次都会仔细斟酌自己的措辞和表情,对话框里的内容写了又删,总怕说错话。 不敢表露出坏情绪,不敢哭,因为怕自己的负能量会影响到别人。 别人借了自己钱,不敢谈还钱的事,实在活不下去了开口要求还钱,仿佛是自己做错了事情。 网购时通常自己看评论看尺码看说明,能不找客服就不找客服,买回来后就算不满意也不会去退货,自己忍忍就算了。 极度敏感,小心翼翼害怕得罪人,每次评论一件事要想好久措辞,评论了怕朋友不开心,不评论也怕他们不开心。 一天不敢发太多朋友圈,怕打扰别人,怕别人觉得自己很烦,聊天经常撤回,朋友圈经常秒删。   错误心理逻辑编辑 (1)对别人的感受特别敏感 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做了什么别人会不喜欢,越重视对方,越会担心,导致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一个小错误也会懊恼很久; (2)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没有主见,别人说吃什么就吃什么,别人说玩什么就玩儿什么,自己的举动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很怕被嫌弃,降低自己心里才更安全; (3)不敢发出请求,很难拒绝别人 害怕说不,不懂拒绝,被人占了便宜也会选择默不作声,担心一旦拒绝,与别人的关系就会破裂,从来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很怕给别人添麻烦,担心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   (4)缺乏界限和原则 做任何事情都以取悦别人为目的,既守不住界限,允许别人在自己的生活里指手画脚,又经常突破别人的界限,渴望建立亲密关系又常常因为别人不能满足他们的期待而受伤。   性格评价 很多人的“讨好型人格”,是因为心底的善良。但委屈自己的善良,在别人眼中可能只是卑微的讨好,而你只是成为了可以任意欺负的对象。     作为家长,不再骑过去的车,不再住过去的房子,却用过去的观念教育孩子,让孩子去适应未来二三十年后的生活,你能预测未来吗? 家长唯一能做的是培养孩子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家长想让孩子听话,家长自己却活得不够好,孩子不听话时就认为是叛逆。   一个缺位的父亲,加一个焦虑的母亲,大多只能生产出一个‘三无产品’——无助、无力、无能的孩子”。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的修行,当父母发生了改变成长了,孩子的一切都会发生改变。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