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情感一个宣泄的窗口
2019-12-02 20:53:09
松果小编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作为《祝福》的主人公,以“喋喋不休的讲述阿毛事件”而为人们所熟知。由于第2个丈夫的死,特别是儿子阿毛的死,林嫂的心理处于极度的紊乱状态,正常的精神发展在屡次的灾祸中严重受阻,只有依赖倾诉——反复絮叨她的“阿毛的故事”,来宣泄她那被压抑且痛苦的情感。祥林嫂也是人,这种倾诉更确切的说是宣泄,完全是创伤心理求得安慰的需要。
仔细想想,我们生活中一反常态的絮叨、歇斯底里,乃至许多失去理智的疯狂举动,不就是因为遭遇灾祸或不顺,对情绪的发泄吗?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情绪,但最终能实现能满足的却并不多,因此也就需要情绪的宣泄。
有人认为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未能满足的情绪,应该千方百计的压抑克制,不能发泄出来,殊不知这种做法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能量,若不通过其他的途径进行释放,它自身丝毫不会减少,就好像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
即使你在压抑、克制阶段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实际上它对你的影响仍然存在,而且一直在找机会真正发泄出去。
中国一些小学为学生开设“情感宣泄”课,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述自己心中的苦闷、遇到的困惑或者想发泄的事情。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情绪疏导,为他们提供宣泄的机会,其他同学还可以帮忙想办法出点子,使同学们在互相帮助中学会如何摆脱苦恼,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从而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情绪需要宣泄,但要注意合理性。这就好比我们用高压锅做饭,一方面要将其适当的放掉,另一方面也要保证把饭做好。如果只知道将其卸掉,那么拿掉整个锅盖就可以达到目的了,然而这样做却使饭夹生了,因此情绪宣泄不仅要有建设性,还应该是无害的。
在宣泄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指责别人,而用诉苦的方式更容易博得别人的理解,也可以找个不影响他人的适当场合,自己大哭一场或者听音乐,做运动,自言自语,写写日记,养育鱼鸟,种植花木,找心理医生等都是很好的宣泄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