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原生家庭吗?
2019-03-29 16:34:41
松果小编
☆什么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生活于父母的家庭,儿女还未组成新生家庭,这样的家庭便是原生家庭。
还有些人对原生家庭的理解为,即便已经长大成人,经济和精神相对独立,远走高飞,连接着家庭的那根线却仍难以割断。那似乎就是被我们称之为原生家庭的东西!
原生家庭也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这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学习效仿的对象,家人互动的关系等,都影响子女日后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现。人要学习认识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才不致将原生家庭一些负面的元素带到新家庭去。
我们应该正确衡量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关系。当我们的家庭还是原生家庭时,子女应当孝敬父母,父母应当关心子女的生活。当我们有了新生家庭后,在这个新生家庭中妻子与丈夫二人要结合为一体,应该尽量在精神和物质上从对原生家庭的依赖或影响中走出来,注重新生家庭中夫妻二人的合一,更多地尊重新生家庭中的丈夫或者妻子的意见。
研究发现,早年情感受伤没有得到修复,那么这个人会在生活中去找替代的爸爸或妈妈。而直到两性关系中两个人走得比较近的时候,可能就会形成一些不良的自我保护。比如,来自没安全感家庭的人,会想在配偶身上找到安全感,但是逐渐亲密之后往往会因为害怕被伤害,所以采用逃避,强势或者控制对方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保护,而这样就很可能会造成两性之间的问题。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则认为,成人的人格缺陷,往往来自于童年的不愉快。后来,卡伦·霍妮甚至直接归纳了来自父母的几大“基本罪恶”,包括“冷漠”,“不守承诺”,“偏爱”,“羞辱”等,她认为这将对孩子产生严重的伤害和深刻的影响。
需要引起人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需要回到过去,重新去体验他当时的情感和情感需求,重新去修复在原生家庭中遭受的创伤。
可以说,原生家庭如果过于极端和强势,确实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那么我们先了解一下原生家庭对夫妻关系的影响:
☞人从家庭的经历中,不可能没有情感未了的需要,例如:来自没安全感家庭的,想在配偶身上找到安全感。
☞我们择偶时是希望在情感上得到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未得到的需要,例如:父母的肯定,需要感到自己独特等。
☞我们都带着这些未了的情感包袱,希望在新的婚姻关系或家庭中得到解决。
☞我们在原生家庭得不到家庭的满足,就会只顾索求,没有能力为配偶付出。这看法虽然有点悲观,但是我们如果勇于面对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就有新的动力重新去爱。
☞关系上的问题大多是因为原生家庭未解的结,而多于因为缺乏委身、关心和爱。这种看法或许带有谅解和盼望,当然背后不是鼓励你将埋怨归咎于原生家庭,而是鼓励你去正视家庭遗留下来的问题。
☆面对原生家庭问题,你要清楚的是伤害你的父母在心理上其实还是一个孩子,没有充分成长的孩子,他们的内心缺少安全感,这导致他们对你的极端控制和依赖。你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会边界不清楚,不清楚哪些是父母的责任,哪些是孩子的责任,你们处于一种共生的状态。也许是他们成长经历当中有创伤,使他们还缺少爱的能力,在心理上你一直是你父母的爸爸妈妈,你在反哺他们,这样消耗了你的大量心理能量,当你心理能量不足时,所以你出现了各种你承受不了的表现,所以你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引导,来面对和改变这一切。
☆咨询师常常会告诉求助者,其实从来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你可以有好的自己。 想要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成为更好的自己,归根结底是要补足童年时的缺失。
童年在家庭中缺少肯定和接纳的人,缺失了关键的“心理营养”,终其一生都战战兢兢,无意识讨好,不自信、不接纳自己,寻找童年缺失的肯定和赞美。为人父母后,甚至将这种缺失带给下一代。
☆但原生家庭已经不能重来,我们该怎么办?
在中国,原生家庭对孩子一生影响的话题,讨论愈发热烈。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似乎无处安放的感受,原来来自于自己的家庭;那些以爱为名义,在童年深深刺痛过心灵的利刃,即使伤痕愈合,但痛觉仍然...好在成年后的我们,是有能力做自己父母、补足心理的缺憾!
☆省察原生家庭对目前的影响(建议你拿笔记下答案,节省咨询时间!)
☞我的家人是怎样面对压力的呢?我自己也是这样吗?
☞我的父母在相处上,给我作别人的丈夫或妻子留下什么榜样?
☞我在原生家庭中扮演什么角色?我是习惯要做决定的,还是听候别人的带领?这对我的婚姻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与配偶的角色能有弹性,因环境的需要而调节吗?
☞我的家人怎样看现实?是悲观失望还是乐观?我家庭有没有一些价值取向是我一直奉为金科玉律的?这与我配偶的价值观有冲突吗?
☞我有什么行为、态度或想法,是刻意与原生家庭相反的?是想摆脱父母某些负面的影响吗?我有没有留意这些行为有时候会矫枉过正呢?
☞在我的原生家庭中,我倾向效忠于谁?这对我的婚姻有什么影响?婚姻遇到不快时,我会否找其他家庭成员作联盟?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
☞“原生家庭”一词是随着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的著作《原生家庭》在国内发布而引入的。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特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
但是,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可见,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问题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得到自由和幸福。
家庭对于一个人的人格构成影响深远,甚至出生顺序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性格。例如,“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创伤时,就可能会让我们形成一种上述的不良自我保护,尖酸刻薄、强势控制等!
另一种影响就可能导致自毁倾向,个体在强烈的自卑感中无法获得幸福,自我放逐。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和自大是一体两面,是个体在追求优越感过程产生的两种补偿机制。他认为,人类都在追求成为征服者,想要成为超越并且压垮别人的目标。这种目标是早年训练的结果,也是早年在家庭中未曾受到平等待遇的儿童努力奋斗、拼命竞争的结果。
因此,在原生家庭中,爱会传递,伤害也会延续,有些代际创伤就像基因一样也会遗传下去。孩子们会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学习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学习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态度。在这种潜移默化中的塑形,已经变成了我们自然而然的行为和思考模式!
原生家庭的创伤会影响我们处理两性关系的方式,若创伤未得到修复,那么很可能会带入到新的婚姻家庭中,形成循环模式。
原生家庭会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我们一定要去修复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问题,让自己的内心情感得到成长,才有可能走到幸福的关系里,否则两个人的关系只能停留在追求安全感而已。
☆我们如何回归到原生家庭,并处理好未尽的事宜?
☞首先得承认,承认原生家庭对我们造成了重大深刻的影响和伤害,不管这种伤害是有意或无意的。承认我们的童年发生了不幸,承认原生家庭有它自己的局限性,承认我们对原生家庭的恨、爱、愤怒、羞愧、伤痛、挫败等情感,是降低原生家庭对我们负面影响的第一步。
其次,如果父母已经过世而已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和解,我们可以借由心理治疗让来访者学会面对自己的创伤,讲出自己的需求,跟过去做和解。在心理治疗中,我们去回忆那些需求不被满足的时候内心产生的情绪,去释放我们在童年时期压抑的情绪。
例如,心理治疗中的空椅子技术就是一种可以让我们面对早年悲伤恐惧情绪,去感受里面的情感需求的技术。 通常我们会将来访者表现的继发情绪(如愤怒)转换为原发情绪(如悲伤、难过),再借由咨询师的帮助,让来访者和过去的父母说出情感需求做和解,去完成原生家庭中的未尽事宜。
☞然后,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不肯成长、改变的借口,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不以受害者自居,从自己身上入手,调整固有认知观念、行为习惯,并努力和原生家庭和解。接纳自己,不要陷在过去,不自怨自怜,不要让原生情结继续纠缠在现在的婚姻里,不要把对父母的情绪掺杂进来,投射并发泄在伴侣身上。
☞最后,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没办法修复原生家庭的伤害,那么需要应用心理治疗的方法去修复,否则个体会不断地重复自己的行为模式。所以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其实是蛮重要的,那但是很多人会选择逃避或者是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当他在现实生活当中失去他的控制之后,例如中年危机或退休之后,他原本没有解决的问题,就还是会浮上来,所以我们的建议还是要回归到原生家庭,解决未尽事宜。
很多时候关于原生家庭的建议是要求个体坚强、训练我们要独立,但是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因为当这个人老了之后,其实内心还存在着很多情感上的需求与被爱的需求。所以很多时候其实我们训练人独立,仅适用于从前我们需要生存的时候。人的本质是需要是被支持,被爱、被陪伴的。爱是永不止息!
希望所有曾受到家庭伤害的人,都能回归到原生家庭中去,去处理自己的未尽事宜,与家庭和解,接纳自己,活出明亮的人生。
愿上帝无私永恒的大爱温暖、医治你心灵曾因原生家庭受到的伤害!
相关推荐